劳务派遣合同合同的违约责任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按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你首先必须知道“劳务派遣协议”的相关内容,按规定协议中有岗位、工资、期限、违约责任等约定。 2、用工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约行为,由此造成的后果,即违约退回到派遣单位,甚至造成劳动合同终止,应该赔偿的所有费用应当按“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的违约方承担。 3、“劳务派遣协议”违约及责任追究,你不用管,你只须关注你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合同中也应该约定了劳动合同期限,你可以就用工单位违法辞退为由,向劳务派遣单位提出支付有关补偿费用。 4、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实际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 3、赔偿损失 4、支付违约金 5、定金罚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民法典规定执行,但如果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
劳务派遣合同,是由实际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公司首先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之后由劳务派遣公司代替用人单位招聘员工进行派遣的合同。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一般要到2年以上,内容要写明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
【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合同
劳务合同与劳务派遣合同的区别:劳务合同:劳务合同就是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五险一金由公司负责,享受公司的福利。劳务派遣合同:劳务就是要把员工的劳动关系转到劳务公司去,以后工资就到劳务工资去领了,五险一金也是劳务公司给交,并且这样公司可以随时解
2022.09.29 271 -
劳务派遣合同期限怎么算劳务派遣合同约定
劳务派遣合同的期限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
2020.05.15 245 -
劳务派遣合同期限,解除劳务派遣的合同
劳务派遣合同期限,解除劳务派遣合同的情形: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2020.05.31 189
-
劳务派遣合同违约责任
1、按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你首先必须知道“劳务派遣协议”的相关内容,按规定协议中有岗位、工资、期限、违约责任等约定。 2、用工单位无故解除劳
2022-03-24 15,340 -
劳务派遣合同的违约责任
1、按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你首先必须知道“劳务派遣协议”的相关内容,按规定协议中有岗位、工资、期限、违约责任等约定。 2、用工单位无故解除劳
2022-05-07 15,340 -
承担劳务派遣合同违约责任
1、按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你首先必须知道“劳务派遣协议”的相关内容,按规定协议中有岗位、工资、期限、违约责任等约定。 2、用工单位无故解除劳
2022-03-29 15,340 -
劳务公司的劳务派遣合同附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1、按劳动合同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你首先必须知道“劳务派遣协议”的相关内容,按规定协议中有岗位、工资、期限、违约责任等约定。 2、用工单位无故解除劳
2022-05-05 15,340
-
01:09
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的区别是什么
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合同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两个合同的主体的关系和定义不相同。 1、劳动合同,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确立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时,应该遵守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任何一方
4,947 2022.04.15 -
01:20
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派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如下: 1、用工的形式不同,劳动合同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直接用工,而劳务派遣合同是双方并不直接用工,劳动者在实际的用工单位上班; 2、劳务派遣合同一般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而劳动合同则没有这些限制
3,504 2023.01.04 -
01:11
合同违约责任条款
首先,违约责任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和赔偿损失。当然,除此之外,违约责任还有其他形式,如违约金和定金责任。其中,继续履行也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责任形式。采取补救措施作为
3,79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