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的病假期限分别是多长时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病假在劳动法中被成为“医疗期”,员工的医疗期一般在3—24个月,具体规定为: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搜索上的为6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1.月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2.日病假工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单月计薪日×相应的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病假期限: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其他。
劳动合同签订几年都是可以的,法律没有限制性规定。理论上,签订1天的劳动合同,也是有效的。所以,劳动合同的期限,双方协商即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限是多久
病假期限具体如下: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病假为三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病假为六个月; 3、实际工作年限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病假为九个月; 4、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十
2022.12.28 10,910 -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期限是多长时间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半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天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三十天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十天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0.05.09 163 -
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限多久
企业员工因疾病或与工作无关的伤害而需要停止工作时,应根据其实际工作年限和工作年限,给予3至24个月的治疗。1、实际工作年限少于10年的,其单位工作不足5年的,给予三个月的医疗;如果工作了五年以上,则应给予六个月的医疗。2、工作10年以上的,
2022.04.13 1,262
-
病假期限多长时间,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限多长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法[1994]479号)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
2022-04-13 15,340 -
劳动法规定的病假期限是多长时间?
参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
2022-05-07 15,340 -
劳动法规定的病假期限是多长时间?
病假在劳动法中被成为“医疗期”,员工的医疗期一般在3—24个月,具体规定为: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搜索上的为6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
2022-04-19 15,340 -
劳动法规定病假期限是多长时间
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
2022-03-29 15,340
-
01:24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员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在法定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用人单位需按有关规定支付员工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所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支付,但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病假工资计算一般有两种,
1,537 2021.04.25 -
01:12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无期徒刑的期限是十三年至无期限服刑。 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低于十三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罪犯终身自由的刑罚,是对严
1,681 2022.04.25 -
00:57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借条是不存在有效期限的。借条生效后,应当永久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因一定的时间丧失法律效力,借条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49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