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五险一金扣几分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五险一金是指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都是按照工资的比例进行缴纳的。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4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0%)的8%缴纳; 2、单位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人社部将个人养老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此前的政策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新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空账问题。 申请流程: 1、有工作单位的由单位办理,个人提供五险一金身份证和照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可以办理转移手续,能随工作带走;如果找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就到原单位开据养老保险转移单,填写清楚现在的工作单位; 2、由原单位所在地的社会养老管理部门签章,办理养老保险帐户转移手续,原单位做养老帐户减人处理;到现单位盖章认可,到现单位所在地的养老保险部门办理接受养老手续,现单位做增人处理;办理养老保险转移后,中间失业一般还要按月缴社会保险,可以中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五险单位和个人缴纳比例 1、养老保险 必须累计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上,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养老保险由工作单位缴纳20%,个人只需缴纳8%; 2、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比较重要,规定是连续中断三个月以上就失效,需重新办理。医疗保险是单位缴8%,个人缴2%; 3、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连续缴纳一年以上,档案退回街道后。可以在街道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单位缴纳1%,个人缴纳1%; 4、工伤保险 在合同期内不幸发生意外,工伤保险需向企业索取情况说明,并加盖企业公章,尽快(最好在三个工作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并需提供证明材料。工伤保险是单位缴纳0.8%~2.4%; 5、生育保险 可以报销与生育有关费用。报销范围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生育保险术医疗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与生育有关的费用。生育保险是单位缴纳0.9%。 6、一金 指的是住房公积金。 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7%,你自己缴纳7% 可以申请每月取出来租房使用(拿着租房合同去公积金中心申请就行)
-
公司五险一金是怎么扣的
通常以百分比形式出现,例如:养老保险个人缴纳比例8%,单位缴纳比例20%。(注:养老保险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纳比例)需要注意的是,五险一金扣除比例各个地区存在差异,总的来说,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具言之: 养老保险缴费比例:
2020.02.26 1,227 -
-
-
关于公司五险一金缴纳
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1%(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9%,个人2%+3元。 3、失业保【缴费比例】:单位2%,个人
2022-07-08 15,340 -
公司从工资里扣几百块钱的五险一金怎么算?
五险一金是国家强制性的,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各地可能略有不同 五险包括: 养老保险:个人交纳8%,单位交纳22%; 医疗保险:个人交纳2%,单位交纳10%; 失业保险:个人交纳1%,单位交纳
2022-06-29 15,340 -
公司员工五险一金怎么扣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还有住房公积金。 养老保险 1、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
2022-07-22 15,340 -
公司扣除五险一金怎么办
既然公司从您的工资中扣除了社保费用,单位应该为你补缴08年一月至09年12月份的社会保险,而且由于公司已经从您的工资中扣除了社保费用,所以补缴费用都应该由单位承担,您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你入司时
2022-05-03 15,340
-
01:12
五险一金怎么扣五险一金由参保单位确定缴费基数。养老缴费基数: 1、单位缴费:自2019年5月1日起,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高于16%的,可降到
6,205 2022.04.17 -
01:16
五险一金怎么计算五险一金的费用的计算方法是:1、单位交纳比例,养老保险金等于工资乘以百分之六,加上工资乘以百分之二十五点五;2、个人交纳比例,医疗保险金等于工资乘以百分之一,加上工资乘以百分之五点五;3、个人交纳比例,失业保险金等于工资乘以百分之一,加上工
8,246 2022.05.11 -
01:21
被公司辞退五险一金怎么办劳动者被辞退后五险一金可以转移,住房公积金可以办理提取。在具备相应的法律条件时,公司可以依法辞退劳动者,但是辞退劳动者的同时,需要办好相应的离职手续,交接好社保关系,并及时支付未支付的工资,以及相应的补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
2,06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