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不给又没有劳动合同怎么要回工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拖欠工资不给,没有劳动合同怎么要回工资 1、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你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加班工资等;从你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劳动争议,前提是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你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 3、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立案后,开庭,然后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要回拖欠的工资,首先要证明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其次便可以通过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给付工资和滞纳金。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拖欠工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
2020.10.08 200 -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单位拖欠工资的,可以先与单位进行协商沟通,索要拖欠的工资,若是单位暂时资金周转不开,可以让公司出具欠条;若是与公司沟通无果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涉入协调;如果还没有解决的,收集证据向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仲裁。
2020.12.20 147 -
没签劳动合同又拖欠工资怎么办
没签劳动合同又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局投诉,要求劳动行政部门给予其警告与处罚,并就超过一个月不足一年的所有时间部分给付双倍工资赔偿;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发出支付令。
2020.04.04 155
-
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拖欠工资不给,怎么要回工资
上班时间需要符合法律规定,每天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得超过40小时,超出部分是加班,你可以要求加班费。 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你可以要
2022-02-16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拖欠工资不给,又没有欠条,我该怎么讨回工资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向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
2022-03-21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老板拖欠工资不给,又没有欠条,我该怎么讨回工资?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向劳动保障部门(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金标准: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
2022-04-08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 老板拖欠工资不给, 没有签劳动合同, 怎么要回工资
上班时间需要符合法律规定,每天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得超过40小时,超出部分是加班,你可以要求加班费。 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你可以要
2022-01-21 15,340
-
00:54
欠工资不给没有合同怎么办欠工资不给,没有合同,劳动者可以选择的救济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能够协商解决,既能够省钱省力,又能够避免矛盾激化,因此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工资拖欠问题是很好的选择;2、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1,387 2022.05.11 -
01:38
没签劳务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新员工入职到新的单位时候,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了才保障自己的劳动关系的合法性,要是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自己的权益就可能会受到公司的侵犯。当事人订立和变更劳务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用人
1,296 2022.04.17 -
01:05
拖欠工资不给怎么办逾期不支付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员工遇到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先私下与老板进行协商、调解;协商不成的,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投诉,无缴费,也不用聘请律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有义务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逾
8,4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