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恶意克扣工资该负什么责任?

恶意克扣工资该负什么责任?

2022-07-27 15:40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陕西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27回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未依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在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发放劳动者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恶意克扣工资应该找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保障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被克扣的工资,限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宋金玉律师

北京京平律师事务所

被恶意克扣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报酬一定要明确、具体,包括明确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对劳动报酬处理模糊,或者口头约定,因此常常引发劳动争议。

律师普法更多>>
  • 恶意克扣工资应该找什么部门
    恶意克扣工资应该找什么部门

    恶意克扣工资的处理: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0.12.10 240
  • 公司恶意克扣工资
    公司恶意克扣工资

    克扣工资指企业无正当理由扣减员工应得工资:即在员工已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企业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全部劳动报酬。

    2020.04.11 423
  • 恶意克扣工资怎么办
    恶意克扣工资怎么办

    恶意克扣工资的处理: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劳动局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还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0.08.27 447
专业问答更多>>
  • 工资被克扣的企业员工应该负什么责任

    克扣员工工资的用人单位承担1.5倍的欠薪补偿,如果情节严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2022-07-19 15,340
  • 恶意克扣工资怎么办

    可以向劳动监督部门投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或者本法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支付50英镑%以上100%

    2021-12-31 15,340
  • 公司恶意克扣工资

    恶意克扣工资,应当找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保障部门将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被克扣工资。限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021-11-01 15,340
  • 被恶意克扣工资怎么办

    被恶意克扣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者主要的合同权利。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劳动报酬一定要明确、具体,包括明确劳动报酬

    2021-12-1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老板辞退员工克扣工资怎么办 00:53
    老板辞退员工克扣工资怎么办

    如果员工的工资被用人单位无缘由地进行克扣,员工可以既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投诉,也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向用人单位讨工资。用人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还克扣工资的话,用人单位还需要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给劳动者。补偿标准是

    1,928 2022.04.17
  • 恶意磋商应该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吗 01:21
    恶意磋商应该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吗

    恶意磋商应该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有的义务,而使另一方当事人信赖的利益遭受损失,而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

    556 2022.09.06
  • 恶意投诉快递员有什么法律责任 00:52
    恶意投诉快递员有什么法律责任

    恶意投诉,已属于侵犯他人名誉的范畴了。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能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需要承

    3,170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