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维修基金要交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物业维修基金是为了保障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维护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的基金,因此是必须缴纳的。您可以在开发商交房时不将公共维修基金交给开发商,而是直接从开发商处领取一张带有条形码的《专项维修基金交款通知书》去指定银行缴纳,然后将缴纳凭据给开发商方便其代为办理产权证。但如果在购房时已经约定由开发商代办产权证,而且您也将代办费交给了开发商。展开物业维修基金是为了保障住房售后的维修管理,维护产权人和使用人的共同利益,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大修、更新改造的基金,因此是必须缴纳的。您可以在开发商交房时不将公共维修基金交给开发商,而是直接从开发商处领取一张带有条形码的《专项维修基金交款通知书》去指定银行缴纳,然后将缴纳凭据给开发商方便其代为办理产权证。但如果在购房时已经约定由开发商代办产权证,而且您也将代办费交给了开发商,您最好还是将由其代为办理产权证。否则即便您不用开发商代办产权证,开发商也可以不退代办费。收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物业维修基金是必须交的。公共房屋维修基金是由全体的业主进行缴纳的,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进行代管,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会转到业委会去保管。
至于车库则有所区别,如果是地上车位,则不会独立划分产权,其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因此不需交纳维修基金。而对于地下车库,如果业主购买的是独立产权的车库,就需要交纳;如果仅仅是属于有偿使用,没有独立产权,则不用交纳维修基金。维修资金由该物业内的业主共同筹集,业主按照缴纳比例享有维修资金的所有权,但使用权归全体业主所有,单个业主不得向银行提取自己所有的维修基金部分。维修资金与具体房屋相结合,随房屋存在而存在、灭失而灭失,不因具体业主的变更而变化,因房屋产权变更成为新业主时,维修资金也应经旧业主更名为新业主名下。
-
物业维修基金必须交吗
物业维修基金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必须交的。房子的维修基金一般在交房后就需要交。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房屋维修基金是业主购房中所必需要履行的义务,可以直接存入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专户,也可以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代缴。
2020.01.13 189 -
物业维修基金必须交吗
物业维修基金是必须交的。根据财政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共房屋维修基金是由全体的业主进行缴纳的,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由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进行代管,业主委员会成立之后,会转到业委会去保管。房
2022.04.12 6,187 -
-
物业公司的维修基金要交吗?
1、买房时是必须要交维修基金,保修期满后,对物业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新时才能使用。 2、具体业主按照投票权的确定标准分摊费用比例。 3、维修资金闲置时,除用于购买国债或无风险的理财范围
2021-03-17 15,340 -
物业公司维修基金一定要交吗
1、买房时是必须要交维修基金,保修期满后,对物业公共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新时才能使用。 2、具体业主按照投票权的确定标准分摊费用比例。 3、维修资金闲置时,除用于购买国债或无风险的理财范围
2021-03-17 15,340 -
物业维修基金需要缴纳吗
根据国家规定,不缴纳修理资金,不是不办理房地产证明书,而是不交房。
2021-09-24 15,340 -
物业维修基金物业维修基金买卖合同如何解除
物业维修基金买卖合同解除时应该注意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指专项用于物业共有部位和共有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的资金。也俗称为“大修基金”,或者房屋的“养老金”
2022-08-20 15,340
-
01:10
不交房屋维修基金后果是什么不交房屋维修基金将可能无法办理房产证。第一、商品住宅的业主、非住宅的业主按照所拥有物业的建筑面积交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交存首期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数额为当地住宅建筑安装工程每平方米造价的5%至8%。第二、出售公有住房的,按照下
8,496 2022.04.15 -
01:11
公共维修基金有什么用公共维修基金又被成为“房屋维修基金或者是专项维修基金”,是专门用于小区物业区域内公共设施设备、公共建筑的维修养护的基金。公共维修基金由小区内业主缴纳至统一的专项账户,缴纳标准根据业主拥有的房屋面积计算。公共维修基金由业主委员会统一管理和使用
4,092 2021.04.25 -
00:52
物业收装修管理费合法吗物业收装修管理费不合法。装修费应当由业主自行解决,或者在物业合同中事先约定,没有约定的物业不能向业主额外加收。如果对小区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物业管理公司收取一定的装修押金是合理的,这样可以提醒业主按规定装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物业服务合同
6,969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