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不发可以打什么电话投诉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未能按时发放劳动报酬,当事人可以申请解除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并要求经济补偿。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行政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大队协调不成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从外省买烟来本地出售并不是走私,但是这属于违反烟草专卖管理的行为。走私是指违反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物品、国家限制进出境或者依法应当缴纳关税和其他进口环节代征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境的行为。走私是进、出国境的。从外省买烟来本地出售的行为,并未进出国境,因此不属于走私,而只是违反烟草专卖管理规定。
每个公安局的电话号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会是区号加上 110,也会是普通的座机号码,不会出现来电显示就是110的情况。110只是专线服务电话,当打电话110报警之后,会转接到所属地方派出所进行接听,然后出警。
-
通话内容能调出来吗
不可以,警方只可以根据手机号码调取通话记录,对于通话内容是没有办法知悉的,除非公安机关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对于特定的犯罪嫌疑人,提前采取技术政策措施,监听其手机通话内容。
2020.04.11 1,216 -
如果请假不批的话 不来算不算旷工
旷工是职工在正常工作日不请假或请假未批准的缺勤行为,一般情形下,请假未批准缺勤属于旷工。但劳动者缺勤是因为不可抗力、见义勇为、依法参加社会活动应当除外。劳动者请事假,是因为个人私事而请假,没有特别的情由,用人单位有权不予批准。劳动者有遵守劳
2020.07.08 209 -
如果请假不批的话不来算不算旷工?
如果请假不批的话不来一般是算旷工的。劳动者依法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用人单位应该保障其权利。若职工请假有正当理由且符合规定的程序的,用人单位应该批准。
2020.07.17 446
-
监听电话算不算过来人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的隐私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
2022-11-01 15,340 -
威胁的话可以拘留出来吗
可以拘留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
2021-12-04 15,340 -
女方提出来的话孩子给谁?
孩子抚养权归谁,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双方的基本条件、双方父母基本条件、孩子的生活环境等等。2周岁以下的,一般会判给女方,除外情形有:女患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男方
2022-10-21 15,340 -
要分手的话要不要写出来?
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两人在一起只是同居关系,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如果要分手,不需要离婚协议,也不需要办理相关手续。
2022-10-10 15,340
-
01:07
社保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社保计算出来的方式如下:1、养老保险缴纳比例为个人8%,外资单位20%,省属单位18%,私企单位12%;2、医疗险单位7%,个人2%;3、失业险单位0.2%,个人0.1%;4、工伤单位0.4%;5、生育单位0.85%。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以统一
6,324 2022.04.17 -
00:59
出轨的话离婚怎么判首先并不是出轨,法院就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夫妻离婚的标准是看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无法继续生活。如果达到了与他人同居或者是重婚的程度,那么法院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但是如果只是一般的出轨行为,法院不一定会判决双方离婚。如果法院判决离婚的
1,003 2022.04.17 -
01:03
打电话车祸算谁的责任打电话车祸算谁的责任,需要具体分析:交通事故交警会按照驾驶双方违章情况划分事故责任的,与是否接听电话没有直接关系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为,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要责任是因驾驶人违章发生交通事故或重大交通事故使人死亡或者受伤的应负全部
7,66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