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签合同也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即使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但是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 1、劳动争议,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当然,没有证据也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只是有败诉的风险;从离职开始算,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 2、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立案后,开庭,然后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会下达裁决书; 3、如果请专业人士指点,劳动案件完全可以自己处理,一样能胜诉,且劳动仲裁委不收费。申请劳动仲裁期间,不耽误劳动者去新单位工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签了劳动合同没交社保,劳动者可以先与公司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怎么办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后开始支付双倍工资,最多可以支付十一个月。 单位不缴纳社保,如果员工因此辞职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如果单位不给予补偿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20.04.17 239 -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没买社保怎么办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后开始支付双倍工资,最多可以支付十一个月。 单位不缴纳社保,如果员工因此辞职的,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如果单位不给予补偿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20.02.01 253 -
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0.09.09 508
-
没有签合同也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单位没签订合同,没缴纳社会保险,离职可以获得补偿:没签劳动合同,要付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
2022-04-25 15,340 -
没签合同也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补交社保, 2、如果你因此辞职的,还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 3、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很简单: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然后
2022-08-09 15,340 -
没签合同没买社保也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未购买社会保险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补缴,无法补缴的,可以让单位进行相应的赔偿。 3、单
2023-05-09 15,340 -
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交社保,怎么办
无论同用人单位有没签订合同,都应当缴纳社会保险。缴纳社保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
2022-04-04 15,340
-
00:54
公司没有签合同怎么办员工不签合同的,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日,需要通知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经过通知之后,劳动者仍然不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该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其之间的劳动关系,且不需要支付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但是仍然需
1,284 2022.04.17 -
01:25
没有签合同工伤怎么办没有合同,职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因工导致职业病的,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应当首先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需要证明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证实了双方确实存在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
1,620 2022.04.17 -
01:02
从来没有交过社保怎么办理从来没有交过社保的办理方式如下:当事人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到当地有关人力资源单位办理。个人缴纳社保需要携带身份证复印件和一寸照片。而且和单位缴社保的缴费也是不一样的。社会保险对劳动者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只要劳动者符合享受社会保险的条件,
11,81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