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受理后还要交诉讼费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诉讼受理费是法院先受理后,拿着受理通知书到指定的银行缴纳受理费的,具体看是什么立案,经济困难的还可以减免。以下是相关规定: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条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起反诉,依照本办法规定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由被告预交。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 申请费由申请人预交。但是,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第(六)项规定的申请费不由申请人预交,执行申请费执行后交纳,破产申请费清算后交纳。 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费用,待实际发生后交纳。 第二十二条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受理费;反诉案件由提起反诉的当事人自提起反诉次日起7日内交纳案件受理费。 上诉案件的案件受理费由上诉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时预交。双方当事人都提起上诉的,分别预交。上诉人在上诉期内未预交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在7日内预交。 申请费由申请人在提出申请时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预交。 当事人逾期不交纳诉讼费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请,或者申请司法救助未获批准,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内仍未交纳诉讼费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一般情况下,对于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法院调解还要交诉讼费吗
法院调解,如果是在立案后调解的,还要交诉讼费,其中案件受理费减半交纳;如果法院是在立案前调解的,当事人不需要交纳诉讼费。根据法律规定,诉讼费是指当事人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程序应当缴纳的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2020.03.05 92 -
交通事故诉讼受理法院
因为交通事故产生纠纷而起诉的,受理法院包括事故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
2020.02.12 99 -
法院判决后诉讼费怎么交?
1、法院诉讼费的支付是由原告在提起诉讼的时候向法院预先交纳,法院收到诉讼费用后要向原告出具相关的凭证。 2、判决后,由败诉方承担,如缴纳的是胜诉方,可凭诉讼费收据直接到法院退回所交诉讼费。但有时法院也会在判决中让双方各承担一定比例的诉讼费。
2020.09.21 567
-
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要交诉讼费吗
到法院诉讼,是必须交纳诉讼费用的。这是国务院明确规定的。诉讼费用,是指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依法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和支出的费用,包括案件的受理费、申请费和其他诉讼费用。诉讼费用中案件的受理费,属于当事人应
2023-02-13 15,340 -
法院不受理不用交诉讼费吗?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条案件受理费由原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上诉人预交。被告提起反诉,依照本办法规定需要交纳案件受理费的,由被告预交。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不预交案件受理费。
2022-07-25 15,340 -
法院诉讼受理费怎么收
案件受理费标准由案件的性质和标准决定,如财产案件标的一万无以下的受理费为五十元,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具体看案件的实际情况,可参考《诉讼费用缴纳办法》。 案件受理费缴纳的方式:法院受理案件
2022-08-21 15,340 -
离婚诉讼递交法院后多久受理
起诉状交到法院后,法院在7日内审查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符合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以立案通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夫妻婚后财产原则上属共同财产,法院判决时会平均分割,但法院会本照顾无过
2022-05-03 15,340
-
00:56
法院受理费用标准法院受理费用标准,一般是按照具体的金额来确定的。具体情况如下: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二点五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百分之二交纳;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
4,886 2022.04.17 -
00:52
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是关于诉讼收费的相关规定。诉讼收费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各级人民法院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收取诉讼费用,不得另行制定收费办法、自行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为了加强人民
4,341 2022.04.17 -
00:56
为什么胜诉了还要承担诉讼费胜诉了还要承担诉讼费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双方协商的结果。一般情况下,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但离婚等案件的由双方协商承担。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
4,128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