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被告人取得的追缴赃款是否可以退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安机关的暂扣款是否能退还,还要根据性质确定,与案件有关的赃款会被随案移交,最后由法院判决是否没收。如果与案件无关的,司法机关在审查后应当退还当事人。 相关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二十二条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但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 持有人拒绝交出应当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强制查封、扣押。 第二百二十三条在侦查过程中需要扣押财物、文件的,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扣押决定书;在现场勘查或者搜查中需要扣押财物、文件的,由现场指挥人员决定;但扣押财物、文件价值较高或者可能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扣押决定书。 在侦查过程中需要查封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或者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不宜移动的大型机器、设备等特定动产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制作查封决定书。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赃款还的债会被追缴。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赃款还的债会被追缴,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都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以及供犯罪本人所用的财物应当没收。
-
非法所得还债赃款是否应该被追缴
非法所得还债赃款可以由公安机关追回。因为这不是善意取得。目前,我国已明确规定,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对于没有争议的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以于犯罪所得的财产应当一律予以没收和追缴。明确规定犯罪分子以诈骗手段非法骗取赃款,即使用
2020.11.05 483 -
使用赃款还债后是否可以追缴
使用赃款还债后是否可以追缴视情况而定。 使用赃款还债后,如果他人是善意取得的,则不可以追缴;如果他人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或者是由于非法债务或者违法犯罪活动而取得财物等情形的,可以追缴。
2020.02.02 144 -
案发前退还赃款是否收缴
案发前退还赃款公安机关会收缴,并将赃款退还给受害者。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追缴退还被侵害人;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2020.02.11 171
-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取得暂扣的赃款是否可以退还
公安机关的暂扣款是否能退还,还要根据性质确定,与案件有关的赃款会被随案移交,最后由法院判决是否没收。如果与案件无关的,司法机关在审查后应当退还当事人。 相关法律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2022-04-23 15,340 -
刑事案件退赔退赃取得受害人原谅是否可以减刑
刑事案件退赔退赃取得受害人原谅不可以减刑,但是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此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
2022-07-18 15,340 -
刑事案件中退赔退赃取得原谅是否可以减刑
1、刑事案件退赔退赃取得受害人原谅不可以减刑,但是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告人从轻处罚。此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
2022-11-08 15,340 -
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已经缴纳赃款, 补缴后, 还能追究刑事责任吗
补缴后不是犯罪。 如果不补缴: 1、最终如何判处,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向办案机关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有力地说清楚。 尚未接触到案件实质性证据材料,律师是无法确定作无罪辩护
2022-03-17 15,340
-
00:50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
赃款流向第三人的能否追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第三人知道获得的财产是赃款,是可以向第三人追缴的;如果第三人不知道是赃款的,就无法向第三人进行追缴。这是因为第三人可以通过善意取得制度获得赃款的所有权,司法机关是无法进行追缴的,同时第三人
17,542 2022.05.11 -
01:12
盗窃案退赃可以判缓刑
盗窃案退赃是否可以判缓刑,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犯罪情节相对较轻; 2、悔改的表现形式; 3、不存在累犯的危险; 4、宣布缓刑对其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负面影响。 退赃只是一个量刑情节,并不等同于缓刑适用条件。根据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
767 2022.11.21 -
00:58
刑事案件可以办取保
刑事案件可以办理取保,但需要符合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的相关规定可知,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如下: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第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第三,
1,02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