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快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认劳动关系、辞退、离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等发生争议时,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若协商不成或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调解后不履行的,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用人单位如果有劳动违法行为,劳动者除了选择申请仲裁外,也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或举报。如果遇到公司没有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主张公司自用工之日起以每月工资两倍的标准支付赔偿金,最高可达11个月。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发生劳动合同纠纷以后,劳动者可以先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这些都无效的话,最终当然直接可以向我国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1、发生劳动纠纷之后,职工一般是先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2、不愿意协商的,那就找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3、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
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1、找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子做分析并做出仲裁。 3、双方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或有异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请劳动纠纷诉讼。
2020.09.10 162 -
找哪个部门解决劳动纠纷
一般和公司存在劳动纠纷可以先找公司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一般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职工代表组成的。如果调解不成的可以去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法律诉讼前必经的阶段,但是劳动仲裁是法律诉讼前必经的阶段,只有经过劳动仲
2022.04.12 605 -
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劳动纠纷找以下部门解决: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投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0.10.15 151
-
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确认劳动关系、辞退、离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等发生争议时,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与用
2022-03-21 15,340 -
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一、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二、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
2022-03-27 15,340 -
解决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
协商不成,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
2022-03-31 15,340 -
劳动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1、找委员会进行调解。 2、调解不成的找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对案子做分析并做出仲裁。 3、双方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仲裁不服或有异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请劳动纠纷诉讼。
2022-07-24 15,340
-
01:17
租房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租房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租房纠纷,即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或者根据租赁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由出租人和承租人双方指定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在因租房问题发生纠纷后,出租人与承租人首先应尝试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根据
4,073 2022.04.17 -
01:17
租房合同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租赁合同纠纷比较常见的纠纷,为出租方以及承租方之间关于租赁合同的纠纷。如果出租方与承租方因租赁合同存在纠纷的,双方可进行协商,无需寻找政府部门。若双方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取诉讼,以此解决双方的纠纷。若租赁协议中存在仲裁条款的,双
1,886 2022.04.17 -
01:36
农村土地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
农村土地纠纷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这其中土地使用权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又最为常见。一般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
8,49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