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可否提存其孳息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公司欠钱,债务要如何清偿? 1、权利人一方拒绝接受债务人一方履行,债务人可以向公证机关申请提存,提存后,视为债务人已履行。提存的财产发生毁损、灭失等情况的,该风险由债权人一方承担。提存期间,提存财产产生的孳息归债权人一方。 2、债务人有多个债权人时,应当优先清偿有担保的债权,各个债权人均无担保时,按照查封、扣押的先后顺序清偿。 3、债务人如果是企业法人,财产不足清偿所有债务时,权利人可以申请其破产。 4、债务人对同一人负有多笔同类债务,除非另有约定,按以下顺序清偿: (1)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 (2)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 (3)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 (4)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 (5)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债权人去世的,如果其配偶继承了其债权的,则可以起诉要求债务人还款;如果没有继承的,但债权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也可以起诉要求债务人还款;如果既没有继承债权人的遗产,债权也不属夫妻共同债务的,则债权人的配偶不能要求债务人还款。 债权也属于债务人的合法财产,因此是可以作为遗产被作为其继承人的配偶继承的。
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一般由提存物的受领人所有;应当将提存物以及孳息同时交付受领人。《提存公证规则》规定,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归提存受领人所有。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孳息归提存人所有。
-
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生孳息的归属如何确定
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的归属,根据司法部施行的《提存公证规则》规定,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归提存受领人所有。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孳息归提存人所有。
2020.08.14 400 -
孳息收取权
1、所有权人取得。所有权人取得是一种原则。 2、债权人取得。债权人租赁一块土地,进行种植,那么土地上所生长的植物,在正常情况下,自然要归他所有。要不然,租赁人租赁土地的目的就不能实现。 3、用益物权人取得。这个类似于租赁,比如说土地承包经营
2021.01.19 720 -
孳息的归属; 孳息
孳息不仅可为所有人取得,而且也可为非所有人取得。因为收益虽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但是收益权得与所有权相分离,由非所有人享有。非所有人享有收益权时,其也就得收取孳息,而且收益权人收取孳息的权利得排斥所有人的收益权能。也就是说,一旦非所有人有权收
2021.01.31 318
-
难以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将其提存吗
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是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的。但是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遗产管理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4、
2023-01-27 15,340 -
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生孳息的归属如何确定?
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生孳息的归属如何确定根据司法部施行的《提存公证规则》规定:提存物在提存期间所产生的孳息归提存受领人所有。提存人取回提存物的,孳息归提存人所有。提存的存款单、有价证券、奖券需要领息、承
2022-10-20 15,340 -
返还原物及其孳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97条的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
2022-11-02 15,340 -
人收取孳息时的权利
留置权人在占有留置财产期间,有权收取留置财产所产生的孳息。这主要是因为留置权人占有留置财产并负有保管义务,由其收取孳息较为适当,而且留置权人收取的孳息也是用于抵充债权,对于债务人也无不利。这里的孳息包
2022-10-30 15,340
-
00:51
质押物的孳息的归属
质押物的孳息的归质权人。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的孳息,所以质押期间孳息的所有权归质权人所有。质押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孳息可以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是指由原物所产生的额外收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
4,850 2022.05.11 -
00:51
债权人提起诉讼的证据有都哪些
债权人提起诉讼的证据有: 1、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证明资料; 2、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合同等; 3、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如诉讼请求中关于要求计付本金及利息数额的计算清单; 4、已偿
729 2022.08.30 -
01:45
连带债务人是否可以求偿
一般在债权人的关系上,连带债务人有义务要还清全部债务的,因此,如果连带债务人之一已经全部还清对债权人的借款,不过是还清自己的债务而已。可在对有其他债务人的关系上,则各有要负担的部分,所以当还清超过了自己的负担部分而使全体债务人一同免责时,可
82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