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伤离职之后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工伤员工离职后领取相应的工伤待遇,如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在工伤首先履行结束后,工伤证要由社保收回。工伤伤残员工可享受工伤待遇,在员工离职时由单位支付员工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地方法律规定,由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员工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二)住院伙食补助费;(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九)劳动能力鉴定费。第三十九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工伤之后工资福利待遇在停工留薪期内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伤害严重的,经委员会确认,可延长,延长不超12个月。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员工离职,如果找到新单位的,其工伤保险关系应当由原单位为其进行转移,并由新单位为其办理工伤保险的续接手续。若员工暂未就业的,则工伤保险费可以暂停缴纳。
-
员工离职再入职之后工龄怎么计算啊?
如果员工离职后再入职,连续工龄要从员工重新入职之日起开始计算,而员工的累计工龄按照员工开始工作时进行累积计算。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
2020.05.19 374 -
员工工伤之后老板不给工资怎么办
工伤期间公司不发放工资,个人应首先找公司协商,如果公司给出的结果不能令自己满意,或者低于规定的标准,应及时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2020.03.25 153 -
工伤认定后工伤之后怎么办
工伤认定结果出来后,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申请工伤鉴定,工伤鉴定结果出来后职工可以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取得工伤赔偿。工伤鉴定应当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可以由用人单位申请也可以由工伤职工本人申请。工伤鉴定结果一般在60
2020.02.08 294
-
员工离职之后社保怎么办
1、员工离职之后是可以到其他公司继续缴纳社保的,没有影响。2、员工在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单位需要及时办理好员工的离职手续,并做好退工以及社保转移工作。和员工离职的原因是没有关系的。3、依据《劳动合
2022-03-12 15,340 -
员工工伤后离职怎么办?
工伤员工离职后领取相应的工伤待遇,如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在工伤首先履行结束后,工伤证要由社保收回。工伤伤残员工可享受工伤待遇,在员工离职时由单位支付员工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地方法律规
2022-04-15 15,340 -
工伤后员工离职怎么办
1.工伤职工离职后可以依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获得工伤赔偿。 2.工伤的赔偿标准是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各地市出台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的。 3.根据《工伤保险条
2022-05-02 15,340 -
工伤员工离职后怎么办
工伤员工离职后领取相应的工伤待遇,如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在工伤首先履行结束后,工伤证要由社保收回。工伤伤残员工可享受工伤待遇,在员工离职时由单位支付员工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地方法律规
2022-02-08 15,340
-
01:09
员工离职工资拖欠怎么办如果员工离职时,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员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保障自己的权益: 第一,可以到当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第二,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员工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8,213 2022.04.15 -
00:51
员工突然离职工资怎么算员工突然离职工资的计算如下:在劳动合同内员工突然离职的,工资根据本月上班的天数进行计算。比如劳动者本月工资是3000的,本月出勤天数应该是20天,劳动者出勤的天数是10天,工资就是3000除以20乘以十等于1500。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
5,028 2022.04.17 -
01:03
公司拖欠离职人员工资怎么办公司拖欠离职人员工资,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友好协商解决;投诉举报;申请仲裁。公司拖欠离职人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具体来说,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维权手段: 1、尝试和公司友好协商,要求单位依法支付工资; 2、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就拨打123
1,35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