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父母房产证书后和不得提前离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夫妻一方用个人财产在婚前买房,并在婚后办理产权登记,登记在个人名下的房产,不属于共同财产,是其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割。 2、对于夫妻一方婚前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还贷,并登记在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房产,法院一般会判决该房产为登记一方财产,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属于共同财产,离婚时应由不动产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3、婚前买房婚后加名,可视为夫妻对婚前财产的归属重新进行了约定,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产权登记有另一方名字,另一方对房产就有产权份额。但有名字分割时并不一定就是二分之一。关于分割,有协议的从协议,没有协议的,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对房产的贡献等因素。
婚前一人出资全款购买的房屋并且登记在该方名下的,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婚前一人出资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但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产属于登记方所有,另一方对共同还贷部分以及房产增值部分享有债权。 婚前一人全款购房,婚后在房产证上加上另一方的姓名的,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共同财产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法院分割。
-
婚前买房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时房屋的分割:如果是夫妻一方用自己的个人财产全款买房,并且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婚后取得房产证时为个人财产,除非另有约定,离婚时不予分割。用自己的个人财产全款买房,但是登记在双方名下的,婚后取得房产证时视为是夫妻共同财
2021.01.25 97 -
婚前购房婚后取得房产证,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
婚前一人出资全款购买的房屋并且登记在该方名下的,视为该方的个人财产。 婚前一人出资购房,婚后共同还贷的,但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产属于登记方所有,另一方对共同还贷部分以及房产增值部分享有债权。 婚前一人全款购房,婚后在房产证上加上另一方的姓名
2021.03.01 147 -
婚前买房但婚后取得了房产证离婚怎么分?
1.婚前一方支付首付,婚后取得房产证。结婚前已经签订购房合同,表示买卖双方的交易已经基本达成,婚后取得产权证只是对产权的自然移交,并不影响房子的归属。只是在领取结婚证后,用于偿还贷款的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配偶可以要求分割还贷部分。2.婚前
2021.01.27 177
-
父母参与出资并取得房产证书后取得房产证书后离婚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父母参与出资并取得房产证书后离婚的 如果是夫妻双方结婚前父母出资购买房产的,一般视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父母不得索回。同时该部分资产作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分割房产价值重应当予以扣除。但是父母在婚前
2022-04-16 15,340 -
婚前男方及其父母首付,婚后取得房产证
国家实行不动产登记制度,规定住房产权属于房产证的登记人所有。所以,该住房属于房产证登记的4人共有,各占25%权益。婚后夫妻俩出资还贷款,这笔钱属于夫妻俩共有财产,可以凭出资凭据主张对房产证登记人债权,
2022-07-06 15,340 -
父母参与出资并取得房产证书后离婚的怎么分割房产
父母参与出资并取得房产证书后离婚的 如果是夫妻双方结婚前父母出资购买房产的,一般视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父母不得索回。同时该部分资产作为一方的婚前个人财产在分割房产价值重应当予以扣除。但是父母在婚前
2022-03-20 15,340 -
父母婚前买的股票婚后取得
这位朋友你好,95年买的股份应当属于个人婚前财产,但你的陈述不是很清楚,如果是不记名股票,即可上市流通的股票,谁持有股票,谁就享有股权,你朋友的父亲将股票赠给了他妹妹,则该赠与成立,如果是记名股票或者
2022-02-04 15,340
-
00:59
婚前父母房产离婚怎么分父母在婚前赠与子女的房产,在离婚时要如何分割,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父母在子女婚前或者婚后购买的房产,且登记在子女一人名下的,属于子女的个人财产。实质上属于父母对子女的个人赠与,离婚时无需分割; 2、结婚前,男女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无
1,478 2022.04.15 -
00:58
关于离婚后房产纠纷得诉讼时效离婚后房产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当事一方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另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的规定,离婚后,发现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
1,081 2022.04.17 -
01:24
父母离婚后财产怎么分夫妻双方离婚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离婚时可按照双方意愿分割财产。离婚后归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1、工资、奖金;2、夫妻一方或双方经营、生产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继承与遗赠所得的财产。法律综合各方情况以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利。 一
1,51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