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生病或非因工负伤要怎么办理手续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3、请长病假的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办理因病或非因工负伤退休退职手续,享受相应的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5、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企业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无法工作需要医疗救治的,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的年限和本单位工作的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怎么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保部为了适应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需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改革,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根据法律有关医疗期限的规定,制定的法规,自起1995年1月1日施行。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
2022.04.16 650 -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
2020.12.27 286 -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问题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公受伤的按其参加工作的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而定。会根据在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年限给与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不等的医疗期。
2020.01.14 183
-
职工因病或非工负伤死亡时, 怎么处理
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另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其供养直系亲属人数,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数额为死者本人工资
2021-03-23 15,340 -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及其待遇的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时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及其待遇的规定 (一)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以下简称《医疗期规定》)第3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
2022-04-28 15,340 -
职工生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内怎么支付工资
1、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
2022-04-15 15,340 -
病退休怎么办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提前退休
因病或非因工致残需具备以下条件可以办理提前退休(职):(1)经市劳动保障部门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且在职期间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3)男年满50周岁
2022-03-24 15,340
-
01:15
怎样办理慢病医保手续?
办理慢病医保手续的流程如下: 1、先以参保人的名义写一份申请书,写给户口所属区域的社保管理处; 2、治疗这个疾病的门诊病历记录; 3、必须要因这个疾病两年内住院记录,包括出院小结,原件及复印件; 4、出院病历中的相关资料复印件,必需加盖那个
10,682 2022.01.26 -
01:07
职工办退休需要什么手续要那些资料
职工办退休需要以下手续和资料:户口本、身份证、退休申请表、职工档案,特殊情况退休还需要劳动能力鉴定书、特殊工种的证明材料等。在达到退休年龄前一个月,由单位或个人提交到社保局,一般在办理完退休手续的第二个月就可以领取到养老保险金。根据相关法律
10,758 2022.06.10 -
00:52
怎么补办临时工工龄手续
补办临时工工龄手续,具体如下:补临时工龄应当需要原来的用工单位出具的用工证明,或者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劳动者在原来的用人单位作为临时工的证据即可。具体所需的材料,还应当咨询当地的劳动部门等有关的行政机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
10,44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