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没有规定劳动合同的时效怎么确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时间。劳动合同订立后,双方 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 当事人便建立了劳动关系,各自要依据自己的劳动行为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但是,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不可能无头无尾,成为永恒不变的关系,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流动是必然的。劳动关系可能是较长期限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到底要维系多久,必须通过一定的具体时间表现出来,这就产生了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如果没有期限,双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劳动合同内容的保证。劳动合同是以实现劳动过程为目的,劳动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劳动合同如果没有期限,这个过程就难以确定,生产或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无法保证,合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正因为如此,本法把劳动合同期限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一作出规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无劳动合同,可以根据以下凭证确认劳动关系是否存在:能够身份证证件,如工作证、服务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的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其他劳动者证人证言。
如果劳动者没有和企业签劳动合同的,可以凭借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以及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等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来确定存在着事实劳动关系。其中一部分证据由单位掌管的,则由用人单位举证。
-
没有签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怎么确定?
未签劳动合可以通过考勤卡、工资发放记录、社会保险记录等举证确定劳动关系,在和用人单位交涉离职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录音,以证明辞退事实的发生及单位的拒不出具辞退证明的事实。
2020.01.26 142 -
有效劳动合同是怎么确定的
有效劳动合同认定标准: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其他。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2020.01.03 93 -
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怎么确定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即生效。 劳动合同生效之后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应从劳动合同签订时,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文体上签字之日起计算。签字日期与合同约定的日期应是同样
2020.02.05 98
-
没有合同劳动怎么确定劳动时间
您说的没有合同劳动怎么确定劳动时间这种情况,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
2022-08-28 15,340 -
没有劳动合同怎么确定劳动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
2022-07-20 15,340 -
没有合同劳动怎样确定劳动时间?
您说的没有合同劳动怎么确定劳动时间这种情况,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
2022-07-30 15,340 -
劳动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劳动仲裁的时效能久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仲裁期限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原因暂停的,自暂停期限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仲裁期限。因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主
2021-12-25 15,340
-
00:46
没劳动合同怎样确定劳动关系
没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其他的文件确定劳动关系。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的,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确定劳动关系,还可以通过用人单位
2,081 2022.04.17 -
00:55
劳动合同时间如何规定
劳动合同时间的规定,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固定期限: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效力期间,期限可长可短,长到几年、十几年,短到一年或者几个月; 2、无固定期限: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依法约定终止劳
1,908 2022.05.11 -
00:51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29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