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卡人恶意透支的承担法律责任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持卡人恶意透支但不涉及到第三人时的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如下: 由持卡人自己交纳保证金而没有由他人提供担保并且持卡人只在银行超过规定的最高透支限额取现而并非在银行的特约商家进行超过最高透支限额的消费就属于此种情形,因为此时恶意透支的当事人只涉及两方,一方是银行,另一方是持卡人,并没有涉及到双方的第三方,即担保人或特约商家。在这种情形中,恶意透支行为之所以得逞除了持卡人的故意外,银行未及时发出止付令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对信用卡透支所造成的损失,应当按照信用卡协议和信用卡章程的规定,并按发卡银行与持卡人的过错大小,明确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首先,应由持卡的恶意透支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数额巨大构成犯罪的,不仅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发卡银行还可以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全部透支额的返还责任,并赔偿损失。其次,根据民法的过错责任原则,发卡行在技术上完全有能力防止恶意透支行为发生却由于故意或者过失没有及时发出止付令是造成损失发生乃至扩大的重要原因时,在持卡的恶意透支人未归还前,由于发卡银行自身过错所造成的信用卡透支损失,应由发卡银行自行承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持卡人死后透支消费不应该由继承人承担责任,被继承人的债务是指被继承人个人生前依法应该缴纳的税款、罚金以及应由他个人偿还的合法的财产性债务,持卡人死后透支消费不属于被继承人债务的范畴。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追究刑事责任有:透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透支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款;透支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罚款。
-
恶意透支包含哪些恶意信用卡
(1)超出了透支限额,是否超过透支限额以信用卡帐户余额轧差数是否超过限额为准; (2)在规定期限内未偿还透支款本息而又继续透支的; (3)超限额或超期透支前没有取得发卡行授权的许可,包括逃避授权、伪造授权和骗取授权等情形; (4)透支人主观
2020.08.21 159 -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表现有哪些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表现有: 1、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抽逃或转移资金; 2、持卡人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超过限额部分却无法按时归还; 3、持卡人透支信用卡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并且经过数次催收最终仍不能
2022.07.02 169
-
信用卡恶意透支民事法律责任如何承担
持卡人恶意透支但不涉及到第三人时的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如下: 由持卡人自己交纳保证金而没有由他人提供担保并且持卡人只在银行超过规定的最高透支限额取现而并非在银行的特约商家进行超过最高透支限额的消费就属于
2022-04-12 15,340 -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责任谁来承担
当持卡人的信用卡遗失、被盗或信用卡与身份证一起遗失、被盗,而拾得或盗得信用卡的人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取现或到特约商店恶意透支购物消费就属于非持卡人恶意透支。对于其所造成的损失如何合理承担,是一个涉及到如何
2022-04-13 15,340 -
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法律责任
在刷卡透支消费后,一定要及时还清所欠款项,否则利息会随着时间越积越多,且多次逾期还款还会在银行留下不良信用记录。若恶意透支信用卡触犯刑法相关规定的,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
2021-01-11 15,340 -
信用卡恶意透支法律责任
持卡人恶意透支但不涉及到第三人时的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如下: 由持卡人自己交纳保证金而没有由他人提供担保并且持卡人只在银行超过规定的最高透支限额取现而并非在银行的特约商家进行超过最高透支限额的消费就属于
2022-04-13 15,340
-
01:17
恶意透支信用卡怎么判刑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恶意透支属于违约行为,需依照信用卡领用合同承担违约责任,但符合一定条件将成立犯罪。《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
1,766 2022.04.17 -
01:08
法人不持股不承担法律责任吗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法人,主要是指公司法以及民法典规定的法定代表人。而公司当中的法定代表人是否需要对公司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需要分情况讨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定代表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与法定代表人是否拥有公司的股份无关。一般情况下,公司作为独
2,883 2022.04.17 -
01:11
担保人需承担哪些责任
担保人又称保证人,根据我国现行的的民法通则、物权法、担保法相关规定,在不同的情况下,担保人需要承担的责任具体有:民事责任、民事连带责任、保证责任以及赔偿责任。 担保人承担的保证责任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1、如果债务人所欠债务到期不能清偿时,其
10,0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