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驾驶醉酒驾驶后被判缓刑会开除公职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二、酒后开车肇事判缓刑会开除公职吗 1、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 2、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已担任将被吊证或者开除公职; 3、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已经录用将被开除公职; 4、入党将受影响,已是党员将被开除党籍; 5、不得入伍; 6、不得担任新闻记者; 7、影响就业,已经就业将面临失业; 8、承担刑事责任,失去人身自由; 9、面临经济惩罚; 10、面临定期禁驾,甚至终身禁驾; 11、不能担任国有企业、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12、办理移民、出国签证、留学等事宜时,也会遭遇麻烦,一些国家对于有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往往会被外国使领馆拒签。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就可以判缓刑。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涉嫌刑事犯罪的要开除公职的。而公职人员如果醉酒驾驶车辆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涉及到危险驾驶罪甚至有可能涉及到交通肇事罪等等罪名。
-
醉酒无证驾驶会不会被判刑
醉酒无证驾驶不一定会被判刑,具体情况如下: 1、行为人已经构成了犯罪,但是犯罪情节较为轻微。检察院在审查起诉的时候,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或者检察院已经正式起诉,但是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 2、行为人已经构成了犯罪,但是可以适用缓刑。具体
2022.11.03 270 -
饮酒驾驶会被开除公职吗
饮酒驾驶的,不会被开除公职。因为饮酒驾驶只有行政处罚,不需要开除公职。但是醉酒驾驶会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属于刑事处罚,所以会被开除公职。
2021.07.21 314 -
饮酒驾驶会被开除公职吗?
酒驾不会被开除公职。开除公职一般根据司法机关处理结果来决定的,酒驾只有行政处罚,不需要开除公职;醉驾可能被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一般不开除公职;如醉驾一般被判处拘役,非行政机关任命的和不具有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人员被判处拘役的不管是不
2020.09.30 227
-
醉酒驾驶汽车判缓刑会开除公职吗?
二、酒后开车肇事判缓刑会开除公职吗 1、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 2、不得担任律师、公证员、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已担任将被吊证或者开除公职; 3、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已经录用将被开除公职
2022-04-20 15,340 -
醉酒驾驶无证驾驶能判缓刑吗
符合判缓刑的条件就能判缓刑。 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具体是: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2022-10-18 15,340 -
教师醉酒驾驶判刑会被开除公职吗
1.《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
2022-07-17 15,340 -
醉酒驾驶无证驾驶被判刑吗
要判刑。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醉酒驾驶拘役的时间是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具体时间还是要结合案情
2021-06-18 15,340
-
01:08
无证醉酒驾驶怎么判刑无证驾驶,顾名思义就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在未取得驾驶证或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或驾驶证过期没更换相对应的合法准驾证明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无证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处二
1,017 2022.04.15 -
00:50
醉酒驾驶无证驾驶怎么处罚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构成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为拘役,并处罚金。拘役期限为1到6个月。无证驾驶属于加重情节,要从重处罚。罚金的金额是不确定的,罚金的标准由法院裁定,根据严重程度确定,一般是2000元左右。如果醉驾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
2,023 2022.05.11 -
01:05
无证驾驶醉驾判刑多久无证醉驾,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拘役。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拘役的期限不能超过一年。具体来说,法院在判决拘役的期限的时候,会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犯罪结果、个人的主观恶性,以及事后的悔罪态度来衡量。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1、无
4,80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