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遗赠人不知道接受的事项

遗赠人不知道接受的事项

2022-11-16 11:48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香港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1-16回复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增的人称遗增受领人.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才生效的单方无偿的民事法律行为.遗赠的标的仅仅是财产权利。 受遗赠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即丧失受遗赠权。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六十日内。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律师普法更多>>
  •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

    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也可以是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还可以是国家。受遗赠人必须是在遗赠人死亡时尚生存的公民或者尚合法存在的社会组织。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

    2021.01.07 468
  • 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二个月内
    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二个月内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2021.03.30 159
  •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几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几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

    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公民,也可以是集体组织或社会团体,还可以是国家。受遗赠人必须是在遗赠人死亡时尚生存的公民或者尚合法存在的社会组织。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

    2021.02.20 733
专业问答更多>>
  • 受遗赠人不知道接受的事项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增的人称遗增受领人.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才生效的单方无偿的民事法律行

    2022-03-13 15,340
  • 受遗赠人不知道接受的事项,应当告知受遗赠人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增的人称遗增受领人.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才生效的单方无偿的民事法律行

    2022-04-12 15,340
  • 受赠人不知道接受的事项

    遗赠是指自然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增的人称遗增受领人.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才生效的单方无偿的民事法律行

    2022-05-01 15,340
  • 受遗赠人怎样接受遗赠

    想要说明受遗赠人没有接受遗赠,是要法定继承人去举证,受遗赠人明确申明不接受遗赠的! 当然同时,受遗赠人必须提出遗赠人要把财产遗赠给他的证据!也就是遗嘱,而且最好是公证过的。 如果你不放心的话,可以发送

    2022-08-02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受遗赠人是继承人吗 01:06
    受遗赠人是继承人吗

    受遗赠人,是指遗赠人在遗嘱中指定的接受其部分或者全部财产的人。遗嘱继承和遗赠虽然都属于通过遗嘱的方式来处分相关财产。但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继承方式。遗嘱继承中的受益人是被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须为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且在遗赠人的遗嘱生效

    1,997 2022.04.17
  • 未成年接受赠与有效吗 00:55
    未成年接受赠与有效吗

    赠与合同的成立并不以受赠人是否成年为要件。因此只要赠与人的赠与行为合法,那么对未成年小孩的赠与是有效的。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

    3,758 2022.04.17
  •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吗 00:56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吗

    报警立案可以不让家人知道的。法律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因此,当事人去公安机关进行报案

    8,318 2022.05.11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