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后还了一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构成贷款诈骗罪,把钱都还给银行后,还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果构成贷款诈骗罪的,就必须按照《刑法》的规定承担刑事责任。但如果在银行报案后,能主动将骗取的贷款全部还给银行的,法院会在量刑时予以从轻处罚;如果诈骗金额较小的,还可以争取判缓刑。《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犯骗取贷款罪的,一般追究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追究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犯骗取贷款罪的,一般追究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追究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犯骗取贷款罪的,一般追究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追究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020.03.17 157 -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1、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
2021.10.13 104 -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能如何追究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犯骗取贷款罪的,一般追究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追究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020.04.07 116
-
骗取贷款要给追究刑事责任吗
如果是以非法侵占罪为目地,行骗金融机构或是别的金融企业的借款,金额在两多万元的,要负刑事处罚。 法律法规,有法律法规情况之的,以非法侵占罪为目地,行骗金融机构或是别的金融企业的借款,金额较大的,处五年
2022-12-04 15,340 -
骗取贷款罪能追究刑事责任吗
构成骗取贷款罪的追究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骗取贷款罪,是指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023-01-31 15,340 -
涉嫌骗取贷款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可否追究
那是必须要追究民事责任的,这个毋庸置疑。如果追赃不到,当然可以追究民事责任了。
2022-10-07 15,340 -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骗取贷款罪刑事责任的追究: 1、犯骗取贷款罪的,一般追究其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刑事责任; 2、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损失特别重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追究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2023-02-09 15,340
-
01:05
挪用公款几万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挪用公款的用途、去向不同,挪用公款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数额要求不同。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以挪用公款一万元至三万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以挪用公款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为数额
1,418 2022.04.17 -
01:03
违法强拆追究刑事责任吗
违法强制拆迁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刑法》的规定,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被征收人房屋的,侵犯房屋所有权人产权的,应当依法责令行政机关承担全面赔偿责任;如果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在强
1,223 2022.04.17 -
01:03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火灾怎么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火灾可以分为故意放火造成的火灾,以及过失造成的火灾,所以需要分情况判断。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
3,59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