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债权人下落不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项:“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2、债权人起诉后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法院首先看原告的证据充不充分,如果充分法院可以公告传唤被告,公告期限届满,被告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这里的法律依据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五项:“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继承人下落不明法院应当保留其应当继承的份额,因为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
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不能受理和判决
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受理和判决。对方欠钱不还找不到人的,如果有明确的被告,居住地址,联系方式法院就可以受理。 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
2020.10.02 108 -
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受理和判决吗
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受理和判决。 对方欠钱不还找不到人的,如果有明确的被告,居住地址,联系方式法院就可以受理。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 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
2020.11.29 121 -
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是否受理和判决
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受理和判决。对方欠钱不还找不到人的,如果有明确的被告,居住地址,联系方式法院就可以受理。法院在立案后一般采用公告送达的形式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届满,债务人不应诉时,法院即对借贷人关系明确的案件经审理后作缺席判决。
2020.10.02 136
-
人民法院起诉时债权人下落不明, 法院能否判决债务人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06 15,340 -
债权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债务人的债权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13 15,340 -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否判决债务人的债权?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07 15,340 -
债权人起诉债务人下落不明,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法院能否受理和判决: 1、债权人起诉对方最好在其离开住所地一年以内起诉,因为有如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
2022-04-03 15,340
-
02:29
法院什么情况下会判决离婚
法院什么情况下会判决离婚?法院判决离婚一定是依法判决离婚,那么就是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的可以判决离婚的条件。这些法定判离婚条件,通常是指重婚的,有配偶者和他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还有那些有赌博吸毒的
1,252 2022.04.17 -
00:57
法院判决罚金不交的后果
法院判决罚金不交的后果,具体如下: 1、罚金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无故不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 2、经强制缴纳仍不能全部缴纳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包括在判处的主刑执行完毕后,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的,应当追
5,779 2022.05.11 -
00:55
对法院判决不服应该如何信访
对法院判决不服的信访方式如下:可以通过网络信访信息系统进行信访、发电子邮箱或打投诉电话给相关部门,也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
13,249 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