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缴纳哪些三险一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正规单位必须有个人要交的三险一金正规单位必须要有单位要交的五险一金三险一金和五险一金完全是一样的,三险一金是从你个人交的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来说的,五险一金是从单位要给你交的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公伤+生育+公积金)来说的。具体的社保构成比例为: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住房公积金,个人和单位都要交,由于是设下线,不设上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单位缴纳差距特别大。下线规定是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实际上很多单位缴存比例职工和单位都是8%左右,但效益福利好的单位,单位缴存比例上限可以提高到职工工资的20%—30%。个人缴存比例提高可以到5%—15%。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大多数公司都不是全额缴纳五险一金的,一般只有公务员等岗位才是全额缴纳的。而公司一般是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来缴纳五险一金的。具体可咨询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
如果企业、银行、社保/公积金管理机构三方签订了银行代缴协议,则五险一金费用将在每月固定时间从企业银行账户中直接扣除。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现金或者支票的形式前往五险一金管理机构现场缴费。
-
公司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每个地区的规定都不同,基数是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具体比例要向当地的劳动部门去咨询,各地缴纳比例不一样。 1.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全部划入统筹基金),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 2.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0%,
2020.02.09 411 -
五险一金公司缴纳比例
用人单位必须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其中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都是企业以及个人共同按比例交纳的,而生育保险以及工伤保险则是由企业单独承担。 一、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单位21%,个人8%。 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单位9%
2020.04.17 1,097 -
公司怎么缴纳五险一金
公司交五险一金按用人单位员工工资总额乘以缴费基数确定。五险一金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公积金。单位与个人具体的扣缴比例是: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12%;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
2020.11.16 601
-
公司需要缴纳三险一金吗?
三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三险属于社会保险,现在通常说的是"五险一金",具体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即:住房公积金。 缴纳三险是
2022-03-24 15,340 -
公司必须缴纳三险一金吗
三险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三险属于社会保险,现在通常说的是"五险一金",具体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即:住房公积金。 缴纳三险是
2022-03-18 15,340 -
哪些公司可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
一般公司需要缴纳五险一金。至于五险一金的全额缴纳,不需要依法进行。一般来说,除了住房公共基金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其他社会保险都是全额缴纳的。
2021-11-02 15,340 -
公司如何缴纳五险一金?
公司缴纳五险一金的方式: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
2022-05-14 15,340
-
01:25
五险一金缴纳比例
五险般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而一金则为住房公积金,一般用人单位与个人缴纳的比例为: 1、养老保险,用人单位交纳比例为21%,员工个人按8%进行交纳; 2、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为,用人单位9%,员工个人为2%+
31,668 2021.04.25 -
01:03
缴纳的五险一金怎么查
缴纳的五险一金的查询方式如下:1、电话查询。拨打社保局服务电话12333查询;2、社保中心查询。可以咨询当地的医保部门或单位社保办理人员;3、网上查询。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申报缴纳社
12,535 2022.05.11 -
00:56
五险一金必须强制缴纳吗
五险一金必须强制缴纳。五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的,一金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
5,69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