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事案件收费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诉讼费用的性质。其二,应考虑案件的性质。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离婚后小孩抚养费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数目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标准计算。 3.有特殊情况的,如子女长期患有重大疾病、或子女残疾的,可适当增加。
-
诉讼费用怎么算具体
要看起诉的纠纷是否涉及财产,涉及财产的话,诉讼费是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分段累计计算收费的,因此具体的诉讼费用要看诉讼请求的金额或价额,结合《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的计算方法才能得出。不涉及财产的话,比如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离
2020.01.15 121 -
民事诉讼期间计算方法
民事诉讼期间计算方法为以时、日、月、年计算的,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若是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
2020.02.01 220 -
民事诉讼文书的具体用途
民事诉讼文书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适用民事法律、法规,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解决民事案件的工具,也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凭借。
2020.12.18 296
-
计算民事诉讼费用的方法
民事诉讼费用的计算方法如下:(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
2022-09-04 15,340 -
律师诉讼费用的具体计算方法
1、民事案件收费 (1)无财产争议案件 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
2023-07-10 15,340 -
民事诉讼的费用的计算方法如何计算
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
2022-07-17 15,340 -
律师诉讼费的具体计算方法
1、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标的的,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律师工作所需耗费时间,在3000-5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标的的,代理费不低于10000元; 2、
2023-07-10 15,340
-
00:59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
民事诉讼费胜诉后退费规定,具体如下:1、诉讼费由原告预交,法院判决后,依判决书的判决确定诉讼费用的承担。原告预交的诉讼费用在判决生效后,可以到法院财务部门办理退费手续。诉讼费用中案件的受理费,属于当事人应交纳的费用,而诉讼中的其他费用,那么
7,857 2022.05.11 -
01:01
离婚起诉费用如何计算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离婚案件的诉讼费为五十元至三百元不等。如果案件涉及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二十万元的情况下,不用另外缴纳费用;但如果超过了二十万元的,按照财产总额的百分之零点五的比例缴纳诉讼费。另外,诉讼费由原告在起诉时先垫付,
1,458 2021.04.25 -
01:12
因合同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吗
合同纠纷是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具体而言,其适用有以下几类:1、因民法典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2、因经济法、
1,31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