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可否举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 2,劳动者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信签,员工牌,员工服装等与公司相关的任何证明; 3,公司给劳动者的制度依据,最好是盖章或印刷整套、册的资料,比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等; 4,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劳动者交流的资料,比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的通知等等; 5,劳动者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对话,然后录音,并将领导的名字在录音材料里面体现,否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很难确认录音材料的真实性; 6,劳动者可以通过人证,其他离开公司的员工的证言,证明劳动者在公司上班。 7,其他能与公司有关的材料(工作署名的文件),均可作为证据使用。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一)社会保险记录,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二)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三)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单(表); (四)房贷收入、缴税证明,可以以买房买车贷款为由让公司开具收入证明; (五)考勤卡,最好原件,且有公司的公章之类的; (六)工资支付证明、拖欠工资的书面证明等,最好有原件; (七)代表公司签署的商业合同、文件、以及授权书、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八)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九)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记录; (十)同事的证人证言,最好由在职的同事进行证明; (十一)录音。
-
怎么举报公司不签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收集相关证据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应当每月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
2020.02.18 386 -
不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举报
不签劳动合同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投诉。劳动纠纷只能先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再起诉。直接起诉法院不受理。仲裁结果对诉讼没有影响。根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
2022.06.06 398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能否举证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
2022-03-29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举证?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
2022-04-15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样举证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 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证
2022-04-27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怎么举证
劳动者应当首先证明劳动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可以使用以下证据:1。工资记录:如工资条、工资卡银行记录。2、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表(表)、社会
2021-12-22 15,340
-
00:52
公司不给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办法: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2、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3、超过一年未订立的,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
4,857 2022.05.11 -
00:59
公司不给员工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如果公司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一个月到一年内还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应当每个月支付员工两倍的工资。满一年还不签订,视为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因此,如果出现这种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单位主张两倍工资。具体可以通过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劳
3,655 2022.05.11 -
01:09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的;当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与员工继续续签,则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照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其中工
44,55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