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没有签名可以签笔迹鉴定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后面的签名不是劳动者本人签字确认的,劳动者可以申请笔迹鉴定,如果最后鉴定的结果确实不是劳动者本人签的,最后的笔迹鉴定费用应当由公司承担。 申请人: xxx,男,土家族,xxx年09月01日生,身份证号:xxxxxxx,住所地:广东省xxxxxxxxxxxxxxxx申请事项: 依法申请鉴定原告xxxxxx律师事务所向法庭提交的《协议书》中的签名“xxxx”三个字不是申请人本人所签,该签名笔迹系他人摹仿、伪造。 事实与理由: 原告xxxxx律师事务所向法庭提交签有申请人名字的《协议书》一份(协议书约定的内容:甲方同意在本协议签订后五日内一次性向乙方支付律师代理费xxxxxx万元整),该协议书的内容及签名均不是申请人所写。协议书上的签名笔迹与申请人平时的签名笔迹从运笔、笔画交叉、连接搭配、笔顺等特征以及形成字体的结构等均有明显的不同、区别,可以清楚的看到该协议书上的笔迹系他人摹仿申请人笔迹所形成的。并且协议书所加盖的公章与协议书的主体不同,该协议书应该属于无效合同。 至此,为使法院依法查明本案事实,追究嫌疑人摹仿、伪造申请人笔迹的法律责任,故申请人特依法申请笔迹鉴定。 XX市人民法院 申请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签名笔迹鉴定费用并不同统一规定,各省的费用不一样,笔迹鉴定需要找专门的机构进行鉴定,费用一般在800-2000元之间。笔迹鉴定是根据人的书写技能习惯特征、在书写的字迹与绘画中的反映,来鉴别书写人的专门技术。
可以的,但最好还是由权威确认一下。 笔迹鉴定,运用笔迹检验的专门知识,将证据材料的有关笔迹与嫌疑人的笔迹进行对照,作出笔迹是否涂改、伪造或是否同一的结论,以确定作案人及其作案手段。
-
遗嘱签字有误可以申请笔迹鉴定吗?
遗嘱签字有疑点可以申请笔迹鉴定,笔迹鉴定是根据立遗嘱人平时书写技能,习惯特征,在书写的字迹,绘画中的反映来鉴别书写人的专门技术。如果遗嘱上的签字有疑点的话,那就不排除该份遗嘱是其他人伪造的,但申请笔迹鉴定最好也是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
2021.02.05 177 -
-
笔迹鉴定程序;笔迹鉴定
笔迹鉴定程序如下: 1、由一方当事人在举证期前向法院提起申请; 2、经过双方当事人质证,确定提供鉴定的样本; 3、由双方协商选定或摇号选定鉴定机构; 4、鉴定机构接收后鉴定申诉后,凭借自己专业技术及依法做出鉴定意见; 5、双方当事收到鉴定意
2020.10.28 748
-
签名笔迹可以鉴定吗
模仿的签名笔迹,互边网未普及时,鉴定人员也许能鉴定出笔迹的真假。近几年模仿签名高手进入互相网平台被大家所认识。专业的模仿签名者早已经熟悉模仿笔迹的套路,在签字的运笔,签字的力度,运笔相应速度,等模仿综
2022-03-13 15,340 -
劳动合同签订人笔迹可以鉴定假吗
所谓假劳动合同,就是说你没在上面签字,而用人单位通过模仿的形式在上面签字对吧。这种情况建议在仲裁或者诉讼时提出,进行笔迹鉴定。假的始终是假的,所以一定要积极应对。
2023-07-22 15,340 -
合同签字笔迹可以鉴定吗
个人可以申请笔迹鉴定,笔迹鉴定应当去司法部门批准的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只要有鉴定资质就可以。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2022-07-05 15,340 -
笔迹鉴定检材只有签名复印件没有原件可以鉴定笔迹吗?
1、一般要求委托人提供检材原件,有的案件调取原件有困难的,可以由鉴定机构派人现场拍照或由出处者签章提供复印件。 2、对检材对数量没有具体要求,一般3-5份左右,只要特征反映充分就可以作为样本比对材料。
2022-07-25 15,340
-
01:23
学生没毕业可以签劳动合同吗学生没毕业不可以签劳动合同。在校学生可以与单位签订劳务协议,或者签订实习协议,并在协议中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
6,221 2022.05.11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430 2022.04.17 -
01:02
公司没有签劳动合同怎么办没有签劳动合同的话,劳动者有权直接向公司请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定期限内企业仍不签订的,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双倍工资。劳动者在首次用工之日起,就有权请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受一月或一年期限的影响。劳动者首次
2,6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