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债务离婚一方承担是否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因此双方可在离婚协议中约定离婚后一切债务由一方承担,但是该约定不能对抗第三人。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夫妻可以约定双方的共同债务由个人承担,此是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该约定有效,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但该债务承担约定只对夫妻内部有效,不具有对抗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仍然有权就原夫妻所负共同债务向原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任何一方要求偿还。
离婚后的债务,一般属于一方的个人债务,不需要共同承担;但是离婚前的债务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则夫妻双方有共同偿还的责任,夫妻需要在离婚时进行协商,确定各自所需偿还的份额;协商不成的,由法院来裁判。
-
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是否共同承担?
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是共同承担,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等。
2021.03.31 179 -
夫妻共同债务由一人承担是否有效
夫妻可以约定双方的共同债务由个人承担,此是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该约定有效,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但该债务承担约定只对夫妻内部有效,不具有对抗债权人的效力。债权人仍然有权就原夫妻所负共同债务向原夫妻双方或者其中任何一方要求偿还。
2021.04.06 261 -
夫妻一方婚前债务婚后是否共同承担
没有义务共同承担的。夫妻一方婚前所欠个人债务,根据债权相对性的原理,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而不能在债务人结婚后向其配偶主张权利。通常来说,不能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一方以个人财产清偿。
2020.04.14 110
-
夫妻双方离婚债务是否共同承担
离婚后债务如果为夫妻共同债务,则是共同承担,若为一方债务,则由一方个人承担。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为共同生活或为履行抚养、赡养义务等所负债务,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时应当以夫妻共同财产清偿。 下
2022-06-22 15,340 -
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可否一方承担
如果夫妻协商可以由一人承担责任的,那么是可以由一方承担,如果无法协商成功,夫妻共同债务就由双方共同承担。如果是双方的个人债务,而非共同债务,那么另一方可以不必承担债务。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 离婚时
2021-07-20 15,340 -
夫妻离婚后另一方承担债务吗,债务由一方承担是否有效
协议离婚约定一方不负债是否有效,要看债务的性质,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话,需要两方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的,离婚协议中的约定对债权人是无效的,债权人可以起诉夫妻两方或任一方要求还款的。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
2022-08-02 15,340 -
夫妻离婚债务是否共同承担?
要看是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婚内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的话,那么离婚时要共同承担;如果有证据证明婚内债务不是夫妻共同债务,而是一方的个人债务,并且没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那么在离婚时,另一方是不需要对该债务
2022-11-25 15,340
-
00:56
夫妻一方有债务,另一方是否要承担
夫妻一方有债务,另一方是否要承担,要看是什么情形下产生的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那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债务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债
1,447 2022.05.11 -
01:19
债务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吗
夫妻需要共同承担债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连带责任指数个债务人就同一债务,各负全部给付的一种责任形式。债权人可对债务人中的一人
1,254 2022.04.17 -
01:05
婚后债务夫妻是有义务共同承担吗
婚后债务夫妻是否有义务共同承担分以下三种情况而定: 1、婚后个人所负的债务,如果没有用于家庭生产、生活、经营等事宜,而只是用于个人的事件上,另一方也没有承担的义务; 2、如果在婚后个人所负的债务用于改善夫妻共同生活条件、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
831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