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投敌叛变罪在现行刑法怎么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犯投敌叛变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或者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本法第56条和第113条的规定,犯本罪的,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 这里的情节严重,是指携带武器或国家秘密投敌叛变的;胁迫他人与其一同叛变的;高级官员或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如机要人员)叛变的,等等。 武装部队人员,是指在国家正规部队或者其他武装组织中服役的人员,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在我国,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武装组织,是我国人民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和强大的后备力量。这三种人员,是维护和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带领他们投敌叛变,对国家安全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对带领他们投敌叛变的,从重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依据刑法规定,犯投敌叛变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或者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除有期徒刑外,犯本罪的,还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以上就是投敌叛变罪的刑事处罚。
-
投敌叛变罪怎么处罚?
犯投敌叛变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或者率领武装部队、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投敌叛变罪:投
2020.01.17 146 -
投敌叛变罪怎么处罚
投敌叛变罪的处罚:法律规定,投敌叛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投敌就是投奔敌国、敌方或者在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背叛国家,投敌的目的是进行危害国家
2020.09.23 109 -
投敌叛变罪怎么处罚量刑?
投敌叛变罪处罚量刑: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死刑;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2020.05.27 118
-
投敌叛变罪行为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零八条【投敌叛变罪】投敌叛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2-11-10 15,340 -
投敌叛变罪怎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零八条【投敌叛变罪】投敌叛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2-05-17 15,340 -
投敌叛变罪怎样处罚
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或者敌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被敌方控制以后投降敌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的规定,本罪的行为方式是投敌叛变,即投奔敌人或者敌方的的背叛国家或者政府
2022-09-03 15,340 -
投敌叛变罪能怎么处罚
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方或者敌对营垒,或者在被捕、被俘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被敌方控制以后投降敌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的规定,本罪的行为方式是投敌叛变,即投奔敌人或者敌方的的背叛国家或者政府
2022-08-24 15,340
-
01:10
投敌叛变罪如何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投敌叛变罪是指我国公民投奔敌人或投靠敌对阵营,或者是在被敌方抓捕等一些原因被敌方控制以后投降于敌方,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本罪是行为人故意实施,不存在过失行为,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投敌叛变的行为
771 2022.04.17 -
01:04
投敌叛变罪是什么
投敌叛变罪,指的是我国的公民投奔敌对营垒或敌方,或在被俘、被捕或由于其他原因被敌方控制以后投降敌人,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具体而言表现为: 1、投奔到境外的敌对国家及其控制区; 2、是投奔国内的敌对方面; 3、通过与境外敌对国
84 2022.06.22 -
01:23
现在醉驾怎么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驾驶人每一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就属于酒后驾驶,大于或等于每一百毫升80mg属于醉酒驾驶,现在的酒驾处罚标准是: 1、饮酒驾驶: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
1,26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