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已经撤销单位终止合同了该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要注意,必须获得经济补偿,还有失业金补贴。办理手续手续后,要拿到离职证明、社保手册、医疗保险缴纳单,然后,先到劳动局办理失业证注册失业;才能到人社局办理社保转接,就可以自己缴纳社保费用。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以要求用人单位配合办理档案社保等迁移手续,有新工作单位的,可以将档案社保等转移至新单位,没有新单位的,一般当地人才市场会提供暂时接收的手续,可以咨询一下。入职新单位一般都会要求提供离职证明,在离职的时候,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开具离职证明。
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标准,主要依据的是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法律来的规定。发生补偿的情形主要是: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愿续订合同;用人单位破产或停业等情况终止合同;任务完成而终止合同;还有未签劳动合同不满一年,劳动者又不愿签而终止的。补偿金标准:(1)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月工资是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3)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劳动者已不能履行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补偿金。
-
单位单位终止员工五险一金该怎么办
公司辞退员工办理离职后五险一金应该办理转移,并将住房公积金提取出来。被辞退员工需要办理养老保险、医保账户、工伤生育以及失业保险和公积金的转移,员工需要携带个人的身份证明、户口簿和离职证明到社保机构办理转移申请。
2020.05.08 94 -
单位终止合同怎么赔偿
(1)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支付,最高不超过
2020.09.05 168 -
单位终止合同怎么赔偿
单位终止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
2022.04.13 561
-
单位终止合同怎么办
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标准,主要依据的是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法律来的规定。 发生补偿的情形主要是: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愿续订合同;用人单位破产或停业等情况终止合同;任务完成而终止合同;还有未签劳动合同
2022-11-15 15,340 -
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该怎样办?
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
2022-09-02 15,340 -
单位终止劳动合同我该怎么办?
应当支付而一分未付且原因是用人单位明知应付而无理拒付的,是违法行为,你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经济补偿金”,在执法层面上很难认定,劳动监察部门可能不会受理你
2022-09-02 15,340 -
单位强制合同终止我该怎么办?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
2022-10-22 15,340
-
00:59
用人单位违法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这种情况需要向员工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的本人工资。公司辞退员工必须要具备法定的情形,经过法定的程序,否则单位需要向员工支付赔偿金。不具备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关系的,都是
1,969 2022.04.17 -
00:53
单方终止合同怎么赔偿
首先需要明确,单方终止合同并不意味着就要给予对方相应的赔偿。如果单方终止合同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符合双方的约定,这时候终止合同的一方就是在行使自己权利,并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违约责任。因此,单方终止合同需要赔偿的情形主要是指,一方存在过错单方面终
535 2022.05.13 -
00:58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办法如下: 1、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个月,但不足一年,并且拒绝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用工超过一年,但是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视为用人单位已经同劳动者
8,54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