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等了4个月了还能出来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取保候审出来4个月了又接到检察院下达的起诉书,说明案件已向法院起诉,犯罪嫌疑人要接受审判。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有条件的在外等候开庭审理,并不代表案件的完结和不被收监。 2、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3、取保候审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取保候审被收监执行通常来说只有两个原因,一是取保候审期到了,需要进行后续相关安排。二是违反了相关法律的有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收监执行,在相关法律上关于应当遵守的规定应为不应为共计九条。只要不违背规定,通常来说不会因此被收监执行。
-
取保候审4个月了,怎么还没消息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期限是一年,超过这个限期的应当视为自动解除。当事人未接到通知,可以向公安机关进行咨询或者听候消息。如果长时间没有消息的话,应当是撤案了。
2020.06.03 1,566 -
取保候审出来两个月了怎么还没通知
走取保候审程序之前,首先要判断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这是前提。否则,要走弯路。法定的取保候审条件有两个: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
2020.04.12 626 -
拘役4个月能取保候审吗?
不能。取保候审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刑事强制措施。而判了拘役四个月,说明此时刑事诉讼活动已经结束,所以是不可以取保候审的。
2020.05.07 220
-
被关了4个月还能取保候审吗
已经关了4个多月,已经被检察院逮捕,现在这一阶段申请取保候审是有难度的,最容易阶段是在刑事拘留阶段。但是是可以争取的。争取在刑事拘留阶段就取保候审。
2022-03-22 15,340 -
被胁迫了取保候审五个月还能取出来吗
如果经深入调查,犯罪证据充分,构成追究刑事责任的,会被依法起诉。如最终确认不构成犯罪,会解除取保候审,宣告无罪。《刑诉法》规定: 第七十七条第二款: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
2022-07-05 15,340 -
取保候审了,几个月就能出来
下面是取保候审几个月的回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在人民法院二审期间,犯罪嫌疑人羁押期已经超过一审法院所判处的有期徒刑的,也适用取保候审。犯
2022-08-09 15,340 -
候审出来了有一个月了,现在取保候审出来一个月了还会被判刑吗
不一定,要看检察院及法院的意见,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
2022-07-21 15,340
-
00:50
办了取保候审等于缓刑吗
取保候审不等同于缓刑,两者的性质不同,取保候审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审判程序之前的强制措施。但是缓刑,是一种判决后的刑罚执行措施。两者的决定主体也不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决定,而缓刑由人民法院决定。并且,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取保
2,004 2022.05.11 -
00:49
逮捕了还能不能取保候审
逮捕后,一般不能取保候审,因为逮捕的条件是嫌疑人有危害社会的可能,所以才予以逮捕。但是,如果被逮捕的嫌疑人有下面情形的,可以取保候审,例如: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
405 2022.10.28 -
00:59
取保候审了还会批捕吗
取保候审期间检察院会进行批捕,法院也会依法进行判决,该强制措施的执行并不会影响整个审查程序进行。在此,先对取保候审这项强制措施作一定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该项措施目的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
3,66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