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单位的个人所得税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0号)第二十五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从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文件的规定:“一,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任职受雇单位是指为纳税人代缴个税的用人单位。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通常都是由单位代为扣税的。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
个人所得税换单位怎么做
如果劳动者换了单位,可由新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在次月的15日前为其申报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劳动者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则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
2020.03.21 397 -
单位怎样申报个人所得税
可以在当地地税局官网申报,以北京为例: 第一步:登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官方网站。 第二步:点击:“网上申报”中的“个人所得税申报”。 第三步:找到“代扣代缴单位使用”中的“单位基础信息申报”点击后边的“进入”。 第四步:选择,位于中间的“单
2020.06.07 348 -
个人所得税任职受雇单位
个人所得税任职受雇单位指在个人所得税APP中为纳税人代交税的用人单位。任职受雇单位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个人所得税app有多个受雇单位,会提高年度的税前收入,纳税人可以通过申诉解决。
2020.05.10 515
-
个人所得税由单位开吗
个人承担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一条“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
2022-05-02 15,340 -
单位交的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吗
个人承担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一条“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
2022-05-05 15,340 -
单位交个人所得税退税
一、单位交个人所得税退税 单位申报个人所得税退税规定是要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情况之下,才能申请,具体的条件如下所述。 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3、
2023-04-12 15,340 -
单位交个人所得税吗
个人承担社保部分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第一条“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
2022-04-04 15,340
-
01:28
怎么退个人所得税
按照相关的规定,每年的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如果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需要进行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汇算清缴时如果有补税款的则需要补足税款,否则会产生滞纳金已经影响到个人征信,如果有需要退税款则可以在时间内申请退税。 个人所得税退税的方式有: 1
97,869 2022.04.15 -
01:37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
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为: 1、子女教育一般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进行定额扣除,父母可选择由其中一人作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各按50%进行扣除。 2、属于继续教育学历的,按每月400元进行定额扣除;如果是职业资格教育的,在取得
113,541 2022.04.15 -
01:13
个人所得税交纳的税率是怎么规定的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的以下九项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
3,158 2021.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