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原告怎么辩护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双方离婚的诉讼中,原告和被告的权利是平等的。当事双方都有为自己辩解的权利。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四)宣读鉴定意见; (五)宣读勘验笔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第一百四十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原告起诉离婚时辩护人写答辩状的规定是:写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基本情况;根据收到的起诉书副本写明自己的答辩意见;法律规定其他需要包含的内容。
离婚原告应按下列方式答辩: 1、依法应在合议庭允许的答辩时间内进行答辩; 2、就案件争议所涉及的事项进行陈述; 3、有证据的应当及时进行举证证明; 4、向合议庭出示的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争议焦点的。
-
离婚诉讼原告如何答辩?
离婚原告答辩,要在合议庭允许的答辩时间内进行答辩,就案件争议所涉及的事项进行陈述,有证据的应当及时进行举证证明,向合议庭出示的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争议焦点的。
2020.07.30 121 -
起诉离婚原告怎么答辩
在离婚案件当中,当事人双方一般都会聘请律师为自身争取离婚后的权益。在起诉中原告的过程当中,需要准备相关的起诉资料与证明。律师同样也需要进行答辩维护当事人的权益。那么起诉离婚原告怎么答辩呢?原告诉说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由被告进行答辩。根据《民
2020.10.06 147 -
行政诉讼原告如何写辩护词
辩护词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情况下由三部分组成,即序言、理由和结论。在这三部分之外,标题写明“辩护词”或“关于×××(被告人姓名)××(案由)一案的辩护词。”在序言之前,台头写明称呼,写为“审判长、人民陪审员”、“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
2022.09.03 385
-
民事诉讼原告怎么辩护
辩护时说明案情发生经过的详细内容,辩护律师,结合当事人的意见,给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对己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原本);根据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二)被告及其诉讼代
2022-09-08 15,340 -
民事诉讼原告怎么样辩护
辩护时说明案情发生经过的详细内容,辩护律师,结合当事人的意见,给出自己的诉讼请求;对己方当事人有利的证据(原本);根据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二)被告及其诉讼代
2022-09-08 15,340 -
离婚诉讼原告答辩状怎么写
所谓答辩状,顾名思义,就是答复和辩驳的书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告收到原告起诉状后,在15日内,对原告的诉讼请求提出答辩。答辩状的内容,必须针对起诉状提出的事
2022-08-26 15,340 -
2022年民事诉讼原告怎么辩护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四)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
2022-12-02 15,340
-
01:03
被告不请律师怎么辩护被告不请律师由被告人自行辩护。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否委托辩护律师。是由被告人自行决定的。被告人可以自己进行辩护工作。但如果被告人因经济困难不能委托辩护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等人的。由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辩护
2,737 2022.05.11 -
01:02
离婚被告答辩状怎么写首先,要在开头写明答辩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户籍所在地等信息; 其次,答辩人要根据对方起诉状的内容一一进行答辩,如果不同意离婚,可以提出,双方当前情况,不属于法定判离情形的答辩意见。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双方感情破裂且调解失
5,787 2022.04.17 -
01:18
诉讼离婚被告不出庭要怎样办一般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出庭,人民法院可以适用缺席判决,即被告不到庭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仅审查原告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的事实,视为被告方放弃质证、抗辩的权利。人民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概率极大。但离婚案件中,如果被告不到庭,人民法院不能适用缺席判决
8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