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款合同中的利息应该如何追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有关利息的追讨如下: 1、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利息。约定从欠款之日起,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2、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如果欠款人不同意承担利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欠款人注明还款期限,如果在约定的还款期限之内欠款人未能偿还欠款,债权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时就可以向欠款人主张逾期利息,这个利息一般为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3、出具欠条时同时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这样对债权人的保护更周全,当事人可以得到从欠款之日起至还款之日止按照约定利息计算的息金。 4、出具欠条时没有约定利息也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对于这种情形,债权人应当在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之前,和欠款人协商,让欠款人在欠条上注明同意支付利息或者还款期限。这样就可以按照上述三条的标准操作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借条的可以拿着借条到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还款,借条是证据借贷关系存在的有力证据。注意起诉要向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要向其经常居住地的法院起诉。 起诉后等待法院判决,然后根据法院的判决书要求对方还款即可,如果法院判决后债务人还不还款的,则债权人可以等判决书的履行期限届满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来强制对方还款。或者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催促对方还款。
在计算利息时即按双方约定写明的利率计息,约定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法律对上限进行了限制,超过限制以上的部分无效。上限最高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
借款合同中如何确定利息
一、借贷合同关系中,没有约定利息的,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非自然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单位间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
2021.02.22 176 -
借款合同中如何约定利息
借款合同约定的利息由当事人之间进行协商约定,但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法律规定范围。对于利息支付的期限也可以进行约定,若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的,可以进行协议补充。
2021.02.11 126
-
出现逾期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追讨借款合同中的利息与利息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有关利息的追讨如下: 1、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利息。约定从欠款之日起,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2、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如果欠款人不同意承担利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欠款人注明
2022-04-18 15,340 -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追讨借款合同中的利息与利息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有关利息的追讨如下: 1、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利息。约定从欠款之日起,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2、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如果欠款人不同意承担利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欠款人注明
2022-03-25 15,340 -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追讨借款合同中的利息与利息?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有关利息的追讨如下: 1、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利息。约定从欠款之日起,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2、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如果欠款人不同意承担利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欠款人注明
2022-04-08 15,340 -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下,应当如何追讨借款合同中的利息和利息?
在借款合同出现逾期的情况,有关利息的追讨如下: 1、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利息。约定从欠款之日起,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 2、出具欠条时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如果欠款人不同意承担利息,债权人也可以要求欠款人注明
2022-04-08 15,340
-
01:17
借钱不还如何追讨
债务人不按约定还款的,债权人可以与其私下协商,再次约定还款的相关事宜。如果协商不成的,可以起诉到人民法院,个人提起诉讼的,首先要写好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包含起诉的请求和理由。写好起诉状后,再带上起诉状、身份证、户口本、相关证据原件或者复印件到
3,128 2022.05.11 -
01:10
如何追讨公司欠款
能借钱给对方的,一般都是亲戚朋友间的走动和介绍。因此,对方借钱不还时可以先与对方沟通协商,签订还款协议。对于不能及时还款或者是无力还款的,可以协商分期还款或者是延迟还款期限等,争取快速和谐解决欠款纠纷。协商的方式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只能采用
819 2022.04.17 -
01:27
没合同如何讨要工程款怎么讨回
在双方没签署的合同下,一方想追回工程款的,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通过电话和函件催收。经常给施工方公司打电话,询问工程款进度。要注意打电话的时候记得录音,防止对方钻法律空子,提前保留证据。还可以通过挂号信的方法给施工方公司发催收函并留
1,938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