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约定违约金的劳动合同是否适用支付赔偿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情况。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自主意识表示,如果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已作出明确、合理的约定,则企业违法或者违约时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执行,支付劳动者违约金。同时,如果赔偿实际损失金额超出约定的,劳动者还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 但在实际处理中,一些法院可能会认为,经济补偿金性质属于法定的违约金,既然支持了法定违约金,就没有必要在判用人单位支付合同违约金了。 2、没有明确约定违约金的情况。双方对违约金额没有约定的,企业应当按照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比如,企业违反规定或约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在提起劳动仲裁、诉讼时可以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赔偿停工造成的损失及仲裁和诉讼增加的费用(包括仲裁费,诉讼费,交通费,律师费和证人出庭费等);也可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经济损失,甚至包括合同期未满的工资损失等等也是可行的,实践中也有判例。 3、用人单位反诉经济损失和培训费的情况。在一些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中,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损失,可能会反诉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和培训费等。司法机关主要也是根据双方过错责任大小划分责任,进行认定处理的。如果企业辞退不成立,劳动者没有责任的,那当然不需赔偿经济损失;至于培训费,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没有违反公平原则的,法院也不会支持企业的主张。但是,如果涉及较大数额的经济损失或者培训费且劳动者有部分过错的话,当事人有必要了解本身是的过错大小、培训费数额及服务期等情况,以便准确、完善的提出请求和相应的理由。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除保密和竞业条款外,不得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如果公司提供培训、约定了服务期,服务期内辞职需要赔偿公司剩余服务期的费用。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未约定违约金是否可以不支付违约金
根据法律规定,违约造成的损失应当支付。违约金不等于不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即使双方未就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达成协议,违约方也应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造成的损失。在我国,违约金条款属于任意条款,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违约金
2022.06.17 214 -
劳动合同适用是否有违约金
劳动合同中可以包含违约金。 但《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中对于员工需支付违约金的情形仅限于两种: 一是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二是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 两种情况下违约金的数额都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确定。其他情形不可以约定违约金。 而且涉
2020.10.19 131 -
违约金能否适用支付令
违约金不可以适用支付令,法律规定适用支付令的条件是债权人请求债务人支付金钱,有价证券的情况下,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吗,且支付令可以送达债务人。
2020.05.21 180
-
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是否应支付违约金?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
2022-01-07 15,340 -
定金未给付是否适用违约金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未支付价金的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2022-08-02 15,340 -
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条款, 合同解除时, 违约金是否应支付违约金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且约定了服务期的,应支付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专业技术培训和保密协议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其它情形,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2022-01-24 15,340 -
定金未支付是否违约
1、不属于违约。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当事人在定金合同中应当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 2、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生效以当事人实际交付定金为准,当事人虽然约定了定金合同但没有履行的,定金
2022-05-23 15,340
-
01:09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如何判决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当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由违约方支付给对方一定金额的货币。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另一方当事人依然可以依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违约一方承担继续履行、采
2,077 2022.04.15 -
00:52
土地合同未约定违约金标准
土地合同产生纠纷的时候,如果没有约定违约金的标准,并不是说就不能够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了。在产生纠纷之后,如果交易双方能够对于违约金标准达成一致意见的,那么可以按照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来解决。如果双方也不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么就只能够将争议
1,34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