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的法律时限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维权注意法律时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即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更多详细内容下面 劳动维权注意法律时限 (1)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即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4)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6)申请工伤认定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的期限规定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约定劳动关系履行的时间,试用期的期限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而定。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方可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或者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情形而中断。
-
劳动法劳动时间有哪些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一条规定,劳动法对劳动时间的规定有: 1、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
2020.01.12 190 -
劳动争议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因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劳动纠纷。开除是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屡教不改,不适合在单位继续工作的劳动者,依法令其脱离本单位的一种最严厉的行政处分。除名是用人单位对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评教育无效,
2020.06.12 293
-
法律对夜班劳动时间有哪些限制规定
1998年1月20日劳动部颁发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中规定:夜班劳动是指在当日22点至6点时间从事的劳动和工作。我国《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7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
2022-03-22 15,340 -
涉及劳动争议的时间限制有哪些法律规定
法律对劳动诉讼时间的规定: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的十五日内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之前申请仲裁的时间则是一年之内,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3-06-16 15,340 -
劳动合同法的期限规定有哪些,法律怎么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的期限规定有: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
2023-08-12 15,340 -
按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的期限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2021-11-01 15,340
-
01:35
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债权转让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合同债权人将其债权全部或者一部分的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债权转让一般可以分为:全部转让和部分转让。 如果是债权全部让与第三人,第三人可以取代原债权人成为原合同关系中的新的债权人,因此原合同中的债权
1,324 2022.04.17 -
01:38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合同违约金的最新法律规定,就是我国在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但是在民法典正式生效之前,合同法仍然有效,因此我国合同法也是合同违约金的有效法律依据之一。根据合同法以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违约金就是指,合同双方
1,683 2022.04.17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3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