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有十种情形女人能生二胎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再婚可生育二胎的九种情形为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孩子。 第十七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区、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 (三)婚后五年以上不育,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再婚夫妻双方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从边疆调入本市工作的少数民族职工,调入前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农村居民,只有一对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不收养他人子女的; (七)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八)远郊区、县农村居民,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一方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 (九)在深山区长期居住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有实际困难的。 有其他特殊情形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需经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依照本条例规定允许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或者女方年龄不低于二十八周岁。 再婚生育政策最新规定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都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二婚女女能生三胎吗?
满足一定条件能生三胎。根据法律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
2020.01.07 104 -
女方二婚能生三胎吗
女方二婚的,只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当地卫生和计生服务部门认可的情况,就可以生育三胎,详细的来说,再婚夫妻想要生育三胎需要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一)一方婚前没有生育过孩子,另一方婚前生育过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 (二)双方婚前都生育过一个孩子,
2022.04.16 1,312
-
十二种情况能生二胎吗
12种情况能生“二胎”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1]; 2、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3、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
2022-03-27 15,340 -
生育二胎的九种情形
再婚可生育二胎的九种情形为只有一个子女,经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孩子。 第十七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
2022-04-08 15,340 -
有哪些情形能生二胎?
第二十一条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
2022-04-05 15,340 -
能生二胎的情形有哪些
目前国家已经在2020年全面放开二胎,鼓励符合政策的家庭生育二胎,取消证以及晚育的鼓励。坚持计划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法》第十八条国家提倡一对夫
2022-08-22 15,340
-
00:51
生二胎国家有补助吗
生二胎国家有补助。生二胎时国家的补助主要是生育津贴,而生育津贴依据生育者个人的工资,和各地的补贴政策而定。女职工的生育津贴等于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除30乘以假期天数。 生育津贴指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已经参
5,685 2022.04.17 -
01:01
二胎有补助吗
二胎是否有补助,要根据当地的政策来定。生二胎国家补助的具体数额,并没有作出统一的规定,具体以当地实行的政策为准。不是所有有二、三孩的家庭就能领到补贴,是有时间界线的划分的,只能在2021年6月12日及以后生育的家庭,才可以领取补贴。将对符合
4,218 2022.05.11 -
01:21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吗
二胎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是需要满足领取生育津贴的条件。二胎有生育津贴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时仍在参保的。不过还是需要结合相关的地方规定,才能进行确定。除此之外,在申请分娩生育津贴时需要提供下列材料: 1、参保
9,08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