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人代偿债务后可以向哪些人追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连带责任人代偿债务后可分三种情况寻求司法救济:1、民事判决确定各连带责任人应当承担份额的,部分责任人代偿债务后,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请求行使追偿权,原审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其他连带责任人偿还,该裁定不允许上诉,但可复议一次;2、民事判决没有确定各连带责任人应当承担份额的,部分责任人代偿债务后向其它连带责任人行使追偿权的,应当向人民法院另行起诉;3、在民事判决作出之前,部分连带责任人已经向权利人履行了所有连带责任人的义务,且之后作出的民事判决已经明确了代偿债务的责任人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的数额时,代偿债务的责任人可直接以该民事判决书为执行依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4、如果连带债务人对责任份额有约定的,那么只能向每个人追偿约定份额,否则就只能公平承担。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连带保证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在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连带保证人可以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根据规定,连带债务人应当就实际承担债务超过自己份额的部分,在其他连带债务人未履行的份额范围内行使追偿权,即只能主张其他连带债务人各自应当承担的债务份额内未履行的部分,而不是就该超出部分要求其他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 此外,为了合理平衡享有追偿权的连带债务人与其他连带债务人之间的利益,《民法典》还规定,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该债务人主张。
-
连带保证人是否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连带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可以向债务人追偿。连带保证人可以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021.04.24 154 -
连带债务人怎么去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追偿
连带债务人要向其他连带债务人追偿的,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实际承担债务超过自己份额的连带债务人,有权就超出部分在其他连带债务人未履行的份额范围内向其追偿,并相应地享有债权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022.12.02 223 -
担保人代为清偿债务之后向谁追偿责任
担保人代为清偿债务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021.02.04 129
-
债务人可以向连带责任保证人追偿吗
这是法律明确担保人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实际上很纠结。你替他还了钱,再跟他要,这个是很难的,如果他想还,早还银行或者债权人了。但是你可以通过合约受让债权人,这个需要你还款的证据,一旦受让成功,那么你就作
2022-08-30 15,340 -
连带责任人代偿债务后怎么追偿?
连带责任人在代偿债务后应以何种夜夜程序向债务人追偿,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并未进行规定,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原经济审判庭对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生效判决的连带责任人代偿债务后应以何种诉讼程序向债务人追偿问
2022-07-16 15,340 -
连带保证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吗
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民法典》第七百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022-12-04 15,340 -
连带保证人是否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可以向债务人追偿。 《民法典》第七百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有权在其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向债务人追偿,享有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022-11-23 15,340
-
01:45
连带债务人是否可以求偿一般在债权人的关系上,连带债务人有义务要还清全部债务的,因此,如果连带债务人之一已经全部还清对债权人的借款,不过是还清自己的债务而已。可在对有其他债务人的关系上,则各有要负担的部分,所以当还清超过了自己的负担部分而使全体债务人一同免责时,可
824 2022.04.17 -
01:05
什么是债务连带责任债务连带责任是相对按份责任而言的,就是说在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中的任何一人对债务的部分或全部承担责任,在相关债务人对债权部分或全部履行后,可以向其他的债务人进行追偿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所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就无所谓对债
2,047 2022.04.15 -
01:12
能否向借款人配偶主张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是夫妻共同债务的话,当然能够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承担共同责任。如果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只是债务人一方的个人债务,当然不能向债务人的配偶主张承担连带责任。这就需要确认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最新颁布的司法解释规定,夫
1,37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