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怀孕期间想和女方分居要离婚孩子会跟谁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如果离婚,双方达成了离婚协议,没什么争议,可以协议离婚,去户籍地民政局办理。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可以起诉离婚。夫妻一方起诉离婚,应当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经常居住地与被告住所地不一致的,应当以经常居住地为准,而经常居住地是指在当地至起诉之日起已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 关于孩子抚养权:一般会根据双方的个人素质、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等谁的条件更利于孩子成长分析的。两周岁以下孩子一般归女方,孩子10周岁以上的,还会考虑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孩子,另一方需支付抚养费,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关于财产: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你属于过错方,应该少分婚后取得的财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怀孕期间女方想离婚孩子通常会归由女方抚养。孩子抚养权的归属:2岁以下的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支付一定的抚养费;2岁以上的子女需要结合两人的条件,判给更有利的一方。
怀孕期间男方一般不能提出离婚。但如果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孩子抚养权的归属由双方协商确认,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一般情况下,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
怀孕期间女方想起诉离婚孩子归谁?
怀孕期间女方想起诉离婚孩子通常会归由女方抚养,有证据证明女方不适宜抚养孩子的除外。一般来讲,2岁以下的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支付一定的抚养费;2岁以上的子女需要结合两人的经济条件、成长环境做判决考量,判给更有利的一方。
2021.04.16 99 -
女方怀孕期间跟男方协议离婚
女方怀孕期男方出轨双方协议离婚流程: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实是自愿离婚,并已经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2021.02.19 102
-
女方怀孕期间提出离婚,男方不想要孩子,孩子归谁抚养
离婚有协商和起诉两种方法,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协商后,凭双方的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关或任一方的户籍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领取离婚证;若协商不成只能起诉。起诉要到被告户口地或被告
2022-02-18 15,340 -
女方怀孕期间离婚孩子归谁
生不生由你决定。 如生下来,双方都有抚养义务。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但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有权
2022-01-31 15,340 -
男方想离婚,女方怀孕期间会出轨吗?
离婚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当双方都同意离婚的情况下可以协议离婚,协议内容主要是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孩子抚养权的分配以及一些约定内容,然后就带上协议书、身份证明、结婚证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即可,
2022-01-26 15,340 -
怀孕期间离婚男方要求女方抚养孩子
如果引产,男方告女方法院不会支持。 孩子不满两周岁,抚养权归女方;孩子满两周岁不满十周岁,遵循对孩子成长最有利原则,决定孩子抚养权。一方获得抚养权,另一方需支付抚养费,抚养费一般为固定工资的百分之二十
2022-01-22 15,340
-
01:36
女方怀孕期间是否能离婚
女方怀孕期间能离婚吗?这首先要看你们是协议离婚还是去法院诉讼离婚,如果是双方协议离婚,不受怀孕限制,只要双方自愿对财产和将来预期这个孩子有个具体的约定或者是对孩子不做约定,是对财产有约定,那么同样可以去民政局领取离婚证,这可以办。但如果协商
1,321 2022.04.17 -
01:15
女方在怀孕期间能离婚吗
女方可以要求离婚。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女方怀孕的情况下,如果是女方提出离婚的或是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男方提出的离婚请求是需要受理的,这样是可以离婚的,而且双方签订的怀孕期间离婚协议书也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男方到人民法院提出
1,061 2022.04.17 -
01:11
女方怀孕期间离婚财产怎么分割
女方怀孕期间离婚财产的分割如下: 1、夫妻对共同财产有约定的,尊重当事人的约定,如该约定违反法律规定或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该约定无效。离婚财产分割只分割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婚前个人财产不参与分配。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
516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