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能够要求赔偿多少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单位在没有及时续签而继续维持劳动关系(超过一个月)的,则属于未签劳动合同,劳动者还可以要求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不签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可以根据法律从未签合同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补偿二倍工资,最多11个月的补偿,并要求补签劳动合同。
-
公司不续签劳动合同要赔偿多少钱
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赔偿,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12.20 162 -
要求签劳动合同不签能赔偿吗
劳动者同意并且积极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公司拒绝签订,劳动者可以获得双倍赔偿,公司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才需要承担支付每月2倍工资。如果是职工故意或者不愿意签订劳工合同,则不能获得2倍工资。
2020.07.27 227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公司应给赔偿多少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从满一个月后开始的次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赔偿,到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可以视为签订无固期劳动合同。
2020.02.01 185
-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能要求赔偿多少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规定: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022-04-14 15,340 -
不签劳动合同能要求赔偿多少
单位不与你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应该赔偿你双倍工资差额,具体计算从入职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要注意一年的仲裁期限,超过一年的话,就不能获得支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2022-02-17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能不能要求赔偿
1、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的补偿。具体时间为:从用工一个月开始,到用工满一年时止的十一个月双倍工资。满一年后,法律上视为双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
2022-04-01 15,340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能赔偿多少
1、《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
2022-04-26 15,340
-
01:01
公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但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过用人单位书面通知之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而不需要向
3,455 2022.04.17 -
00:53
按劳动法被公司辞退要赔偿多少钱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被公司辞退要赔偿多少钱,需要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来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
2,378 2022.04.17 -
01:09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吗
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有补偿的;当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之后,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与员工继续续签,则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为:经济补偿按照员工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其中工
44,51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