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规定: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2年)。 3、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也就是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民间借贷,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但是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 4、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如果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的(当然由借款人举证证明其已经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5、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间借贷,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或者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就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因此可以在追讨债务的过程中,没有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的,可以到法院依法进行起诉,通过起诉可以请求法院对双方的责任进行认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有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
工程款追讨诉讼时效是多久呢
承包单位向人民法院主张工程款的,起诉的时效是3年,从知道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之日起开始计算。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通过一定的主张权利行为得以中断,中断后诉讼时效可以重新计算。 因此,各承包商可以采取书面发函(对方一定要签收或采取挂号信等形式
2021.01.06 146 -
民法典追讨欠款诉讼时效多久
追讨欠款诉讼期限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1.01.20 145 -
追讨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追讨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2021.01.05 130
-
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规定: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
2022-03-21 15,340 -
法律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规定: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
2022-04-02 15,340 -
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追讨欠款受法律保护吗
法律中对于追讨欠款的诉讼时效规定: 1、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逾期则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 2、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
2022-04-26 15,340 -
欠款追讨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我国法律对诉讼时效期间的不同规定。《》、《民法典》分别规定,对买卖合同中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租赁合同中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保管合同中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对因国际货物
2022-08-29 15,340
-
01:12
欠款诉讼时效多久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其诉讼时效时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外有规定的,则按照其规定来处理。 因此,欠款在债权到期的当天就可以进行起诉了,诉讼时效为三年,最多不能超过二十年。 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债务履行期间的最
1,340 2022.04.17 -
01:04
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工程欠款通常是指,开发商未按照合同约定或结算报告,支付给工人劳动报酬或其他拖欠工程款的行为。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自债权人知道债务人拖欠工程款的行为之日起算。这里尤其需要注意,这与建设工程
1,418 2022.04.17 -
01:12
欠款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欠款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欠款纠纷诉讼时效的具体分析如下: 1、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在债权到期债务人未履行时,便可视
1,707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