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丧葬费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 2017年丧葬费计算标准 丧葬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6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该计算公式是法定的标准,即使办理死者丧葬事宜所花费的费用超过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的6个月总额,加害人也无须支付超出部分,而是由死者家属自行承担。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7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由此看来,关于伤葬费的具体赔偿数额,每年都会产生一些变化。这就需要当事人关注你所在地区的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2022年丧葬费的标准:是根据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再乘以6个月来计算。丧葬费一般来说都是统一的,只是会随着时间和地区不同有所变化,所以一般都是不受逝者年龄或者其他因素影响的。丧葬费是由逝者的直系亲属来领取的,如果当事人没有直系亲属,那么就视情况由组织安葬的人或组织领取。
2022年丧葬费的标准:是根据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再乘以6个月来计算。丧葬费一般来说都是统一的,只是会随着时间和地区不同有所变化,所以一般都是不受逝者年龄或者其他因素影响的。丧葬费是由逝者的直系亲属来领取的,如果当事人没有直系亲属,那么就视情况由组织安葬的人或组织领取。
-
2022年最新丧葬费标准
丧葬费计算标准包括: 1、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2、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3、供养直系亲属孤身一人的,其每月领取的
2022.08.10 31,387 -
2022年最新丧葬费金额标准
2022年最新丧葬费金额标准如下: 1、工伤死亡的员工,丧葬费的标准是6个月的本地区上年度员工的平均工资; 2、非工伤员工死亡,只要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也可以领取丧葬费,只是丧葬费的金额比工伤人员的金额少一半,即3个月的本地区上年度员工的平
2022.04.14 6,246 -
如何计算丧葬费
丧葬费计算:属于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属于因为人身损害死亡的,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其他计算方式。
2020.06.15 210
-
2018年最新丧葬费怎么计算
丧葬费为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个月数额。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标准为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10个月数额。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公死亡时,按当地上一年度3个月的月社会平均工资发给丧葬补助费。 丧葬
2021-03-05 15,340 -
丧葬费如何计算?丧葬费计算标准
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注: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废止)第36条规定对进行赔偿,并在第37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这也使得各地对丧葬费的实际赔偿标
2022-08-26 15,340 -
丧葬费计算标准丧葬费应如何计算
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注: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条例》废止)第36条规定对进行赔偿,并在第37条规定“丧葬费:按照发生地的丧葬费标准支付”,这也使得各地对丧葬费的实际赔偿标
2022-09-02 15,340 -
2019年丧葬费如何计算
丧葬费是指在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工作中死亡,其家属为了处理死者后事而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一般包括运尸费、火花费、购买普通骨灰盒、一期骨灰存放费以及雇请抬丧人员所支付的劳务费和必要的交通费等合理费用。
2021-06-29 15,340
-
01:30
2020年最新丧葬费领取标准
丧葬费计发标准为,当地上一年度或前12个月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个月;由逝者直系亲属领取,如没有直系亲属,则视情况由组织安葬的人或组织领取,需要开具相关证明。 丧葬费是统一的,只随时间和地区不同有所变化,不受逝者年龄或者其他因素影响。丧葬费实
4,088 2020.12.23 -
01:18
上海丧葬费2021年最新标准
上海丧葬费2021年最新标准如下:丧葬补助金标准为2个月的上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丧葬费领取所需材料:死亡注销证明;死者身份证,医保两证一卡,户口本,火化厅收据;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火化证。根据相关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
4,245 2022.05.13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14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