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事诉讼如何确定高架设施损害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解释”规定:“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损毁、移动铁路线路两侧防护围墙、栅栏或者其他防护设施穿越铁路线路,偷乘货车,攀附行进中的列车,在未设置人行通道的铁路桥梁、隧道内通行,攀爬高架铁路线路,以及其他未经许可进入铁路线路、车站、货场等铁路作业区域的过错行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根据受害人的过错程度适当减轻铁路运输企业的赔偿责任,若铁路运输企业未充分履行安全防护义务的,承担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间承担赔偿责任;若铁路运输企业尽到了安全义务,应承担全部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同时规定,受害人因卧轨等造成人身损害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另外,该司法解释加大了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保护,若监护人有过错的,铁路运输企业承担全部损失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监护人及受害人自身均有过错的,则赔偿比例不低于40%。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确定: 1、因机动车交通事故受到人身损害遭受损失或遭受财产损失的人可作原告; 2、车辆所有人和驾驶人不是同一人,非职务行为,驾驶人为被告;是职务行为,机动车的所有人或车辆驾驶人所在单位是被告; 3、车辆借用、租赁、买卖的当事人作为共同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
-
如何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通过以下条件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权行为的目的、方式、场合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理诉讼法院所在地的
2020.10.28 162 -
民法典财产损害赔偿中损害如何确定
民法典财产损害赔偿中损害的确定是根据损害财产的市价或者物品本身的价值来确定的。如果该财产具有人身属性或者是重大的纪念意义,还可以索要精神损害。
2021.03.04 156 -
民法典交通事故如何确定损害赔偿
《民法典》交通事故确定损害赔偿的方法:根据交管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赔偿责任,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在按照责任比例划分。
2021.03.06 106
-
一般民事诉讼的财产损害赔偿应如何确定
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受害人主张财产损害赔偿时,需要提供的证据包括物证、证人证言、视听材料等。如被损害财物所有权归属证明、破坏财产的视频、财产损失评估报告等。根据我国《民法
2022-12-01 15,340 -
如何确定损害赔偿诉讼管辖?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民事诉讼法中管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
2022-11-02 15,340 -
一般如何确定人身损害赔偿?
1、不同的户籍身份适用不同的赔偿标准 人身遭受侵害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数额,原则上按照受害人的户籍身份而定,即城镇居民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赔偿,农村居民则按上年度农村居民
2022-05-18 15,340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如何确定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如何管辖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属于民事侵权赔偿,根据侵权行为诉讼原则确定管辖地。这个问题其实涉及民事诉讼法中管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条规定,“因铁路、公路、水上和
2022-02-22 15,340
-
01:44
人身损害赔偿受诉法院如何确定
人身损害赔偿以下列几点因素确定:第一,受害人所在医疗单位开出的伤残证明、医疗费用总和。根据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包括受伤期间和恢复期间的费用。第二,误工费。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自受
1,301 2022.04.17 -
01:23
人身损害赔偿系数如何确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种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具体规定如下:1、医疗费以一审庭审终结前实际产生的数额为准,一般以受害人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住院费、治疗费等单据或者病例、处分认定具体数额;2、误工费则
1,513 2022.04.17 -
01:10
离婚损害赔偿如何认定
离婚损害赔偿的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加害方进行损害赔偿,符合下列情形可以认定离婚损害赔偿: 1、夫妻中的一方具有有配偶者与他人或明知他人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 2、和别人同居,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3、
628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