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员工辞职时代培合同是否有效,是否应向公司支付培训费的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代培合同是有效的,如果是您提出解除合同,应向公司支付培训费,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规定,用人单位出资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试用期满,在合同期内,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具体支付方法是:约定服务期的按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没约定服务期的,按劳动合同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递减支付;没有约定合同期的,按5年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但就您所述来看,劳动合同期满,单位没有与您续签合同,合同自然终止,并不是您违约,因此您无需补交代培费。 另外,单位扣押您的档案手续是不合法的,您完全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您的权益。但提起劳动仲裁必须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天内,目前是已超过了仲裁时效。不知2000年争议发生后,您是否一直在与公司交涉,有无相关证据。为了索回您的档案,您还是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不支持您(公司可能会提出反请求,要求您支付培训费),您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公司扣押您的档案是严重的侵权行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期协议的,劳动者辞职时需赔偿公司培训费。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员工参加公司、外部短期培训学习及中长期外出脱产学习,当个人培训费用超过一定费用时,应根据有关要求与公司签定《员工培训协议》,并按双方签定的《员工培训协议》完成约定的服务期限。如果在必须的服务期限提前离职或因违反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被辞退,则应向公司退赔一定金额的培训费。
-
员工在试用期间离职是否需支付培训费
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不需要支付培训费。 如果用人单位要求职工支付培训费,必须满足以下规定: 一、用人单位必须持有本单位出资培训职工的费用凭证。 二、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解除合同。
2020.05.03 133 -
员工在试用期间离职是否需要支付培训费
员工在试用期内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不需要支付培训费。如果用人单位要求职工支付培训费,必须满足以下规定: 1、用人单位必须持有本单位出资培训职工的费用凭证; 2、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合同的约定解除合同。 试用期内辞退员工是否需要赔偿需要
2022.07.15 788 -
辞职时公司要求赔偿培训费是否合理
员工参加公司、外部短期培训学习及中长期外出脱产学习,当个人培训费用超过一定费用时,应根据有关要求与公司签定《员工培训协议》,并按双方签定的《员工培训协议》完成约定的服务期限。如果在必须的服务期限提前离职或因违反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被辞退,则应
2020.06.11 176
-
我有事要辞职,有培训费,请问公司应该支付我的培训费吗
你在公司工作,你和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你和公司的纠纷属于劳动纠纷。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在试用期内,你提前3日书面通知公司可以辞职。一般情况下,你依法提前3日向公司提出
2022-04-16 15,340 -
服务期辞职,是否需要支付培训费?
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付货币凭证的情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如果试用期满,在合同期内,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
2022-03-16 15,340 -
辞职后公司是否需要给员工交培训费?
你在公司工作,你和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你和公司的纠纷属于劳动纠纷。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在试用期内,你提前3日书面通知公司可以辞职。一般情况下,你依法提前3日向公司提出
2022-04-16 15,340 -
我在保定因为一点小事工作辞职,要向公司支付培训费是否合理?
你在公司工作,你和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你和公司的纠纷属于劳动纠纷。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在试用期内,你提前3日书面通知公司可以辞职。一般情况下,你依法提前3日向公司提出
2022-04-23 15,340
-
01:13
辞职费是否是夫妻共同财产辞职补偿金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辞职补偿金与工资、奖金有明显区别。正常的工资、奖金是对劳动者平时所付出劳动的补偿,而辞职补偿金是针对劳动者辞职这一特定事件而发生的。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的辞职费,是针对劳动者在失去工作后能在一定时期内得以继续
604 2022.06.15 -
01:17
代签合同是否有效让人代签的合同是否有效,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若代签人有代签的权限,并且合同的内容未超越代签的权限,则属于有效的行为; 2、若代签人没有代签权限,但是形成了表见代理,也属于有效的代签行为; 3、如果代签名的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
5,012 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