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纠纷利息如何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债务纠纷中,利息的规定多种情况,处理纠纷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民诉法253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解释’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借款人和出借人根据自愿协商一致可以约定利息,但利息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的四倍,即民间借贷利率不超过36%,高出的法院不会支持。 2、如果没有约定利息,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3、公民之间的个人借款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就视为没有利息。欠条,没有约定的,也是没有利息,但是过了还款日,没有还的,到时可以要求按银行利息计算。
民事借贷纠纷中利息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具体如下: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借款余额,以累计积数乘以日利率计算利息;确定的本金和约定的利率,按计息公式逐笔计算利息。
-
债务纠纷中债务利息怎么算
根据法律规定,约定个人借款利息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数),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保护。借贷分为有息借贷和无息借贷两种,其中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生活性借贷利率。
2020.09.02 291 -
利息不属于债权债务纠纷
利息属于债权主张的范围之一。《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四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
2021.02.02 208 -
债务纠纷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债权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021.01.04 104
-
债务纠纷利息如何计算
延迟履行基金的计算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起始时间,二是确定计算标准。1、确定起始时间。被执行人延迟履行的,延迟履行基金自执行名义规定的履行期届满后第二天起计算。2、确定计算标准。在延迟履行基金的计算标
2021-12-22 15,340 -
关于债务纠纷利息的规定
关于债务纠纷中,利息的规定多种情况,处理纠纷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双方没有约定利息 1)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期内利息,不被法院支持。 2)借款人自愿支付,后又反悔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返还的
2022-05-08 15,340 -
债务纠纷中如何写约定合理利息?
民间借贷利息现在法律规定的合法的是,年利率24%,即月息两份。但如果约定月息三分,并且已经支付,也是合法的。没有支付的,只能按两份计算。
2022-10-22 15,340 -
民事债务纠纷利息如何计算?
根据法律规定,约定个人借款利息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含利率本数),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保护。利率不超过36%的,超过部分无效。分为有息借贷和无息借贷两种,其
2022-08-26 15,340
-
01:12
新婚姻法关于债务纠纷如何规定
民法典颁布之后,婚姻法失效。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婚姻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可以分为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两类。夫妻共同债务具体包括:夫妻以共同的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夫妻一方为了家庭日常生活的需要以个人名义所负的债务。
1,152 2022.04.17 -
00:58
债权债务纠纷如何解决
发生债权债务纠纷的,债权人可以先与债务人协商要求还款,协商不成的债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可知,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除此之外,还需要向法院提交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相关证据。债权人在向法
1,072 2022.04.17 -
01:18
如何处理个人债务纠纷
处理个人债务纠纷的方式如下: 1、当事人可以通过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纠纷,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 2、协商不成可申请调解,可向所在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3、采取仲裁的方
615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