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如何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方式主要有四种:不同方式所计算的保险赔偿金额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采用哪一种赔偿方式。 比例责任赔偿方式 比例责任赔偿方式是指以保险金额与出险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比例来计算赔偿金额,即赔偿不仅取决于损失金额,而且取决于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赔偿金额=损失金额x(保险金额/实际价值)。 第一危险责任赔偿方式 又称第一损失责任赔偿方式,是指在保险金额的限底内按实际损失赔偿。计算公式为:赔偿金额-损失金额。 限额责任赔偿方式 该种赔偿方式主要用于农作物保险之中,一般双方预先规定一个固定的额度作为被保险人取得收益的标准,被保险人实际收益到不到规定额度,视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赔偿实际收益额与标准额度之间的差额;反之,实际收益达到或超过规定额度的,视为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计算公式为:赔偿金额=限额责任-实际收获。 免责限度赔偿方式 对一些保险标的的损失,参考它的自然损耗,规定一个最小限度,损失额不超过这个限度,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一限度又称为免赔额。其又分为相对免责限度赔偿和绝对免责限度赔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关于财产损害侵权应该是按照财产损失进行处理的,而具体的赔偿则是按照市场评估价为准。 当然,如果就此产生了纠纷的话,建议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偷东西财产损失如何计算
偷东西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处罚如下: (1)如果盗窃数额比较大,会依法判处五百元到两千元的罚金,同时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于盗窃的数额巨大的,会依法判处五年到十年的有期徒刑,并判处五千到两万的罚金
2023.10.22 207 -
侵权财产损失量如何计算
侵权财产损失的计算:财产损失一般是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如果是因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财产损失是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进行计算。
2021.03.23 195 -
侵权造成财产损失应如何计算赔偿
1、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 2、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以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
2021.02.12 227
-
如何进行财产保险损失补偿
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方式主要有四种:不同方式所计算的保险赔偿金额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采用哪一种赔偿方式。比例责任赔偿方式比例责任赔偿方式是指以保险金额与出险时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
2022-04-12 15,340 -
财产损害赔偿的损失如何计算?
因侵权行为导致财产损失的,要按照财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也就是以财产损失发生的那个时间,这个财产在市场上的价格为计算标准,完全毁损、灭失的,要按照该物在市场上所对应的标准全价计算,如果该物已经使
2023-07-01 15,340 -
财产损失如何计算?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收、损失等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损失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
2021-10-28 15,340 -
财产损失的侵权如何计算损失?
财产损失侵权中损失应该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侵害他人物权,是侵害他人财产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包括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动产等财产进行毁损,致使该财产的外在形式、内在质量遭
2023-08-22 15,340
-
01:29
经济补偿金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计算基数,按照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其中包含绩效奖金、年终奖、各类津贴和福利补贴等等货币性质的收入,在劳动法中规定有关社平工资三倍的限制,是否分段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计算年限,按照员工在本
17,628 2022.04.17 -
01:17
经济补偿金金额如何计算
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 1、计算基数,按照员工离职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其中包含绩效奖金、年终奖、各类津贴和福利补贴等等货币性质的收入,在劳动法中规定有关社平工资三倍的限制,是否分段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2、计算年限,按照员工在本
3,613 2022.04.15 -
01:06
如何申领失业保险补助金
申领失业保险补助金流程如下: 1、在公司的解聘报备; 2、公司向社保局递交解聘通知书以及失业证明档案材料,失业登记表等材料; 3、失业人员被解雇之后的失业登记; 4、社保局审查之后通过,领取失业金。 领取失业金必须满足领取的条件,即非主动离
4,08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