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算员工的生活费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的生活费用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一、《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上一年人均年消费支出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抚养费一直给到被扶养人十八周岁。被扶养人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人的,扶养费计算期限为二十年;对于六十周岁以上的被扶养人,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扶养费计算期限。
被抚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工伤生活护理费计算标准是怎样的
工伤的生活护理费计算标准:职工被评定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来算;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来算;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则按30%的比例来算。
2021.12.30 152 -
怎样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
对于被扶养人所应当支付的生活费数额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按受诉法院上一年人均生活费计算,计算时间计算到18岁。被扶养人为无劳动能力的成年人,计算二十年,60岁以上的,每满一年少计算一年。
2020.01.08 125 -
被扶养人生活费怎样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受诉法院上一年人均年消费支出计算。 1、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 2、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3
2022.08.09 239
-
员工如何计算生活费用
员工的生活费用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一、《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
2022-04-22 15,340 -
工伤员工的生活费是怎么计算的
员工工伤期间的生活费是根据地方法律规定执行的,按照20元/天计算。而护理费由单位承担,可以是单位直接安排人员进行护理,也可以是单位支付护理费用。护理费用根据员工受限程度按照员工工资比例支付的。依据《工
2022-03-22 15,340 -
工伤生活护理费怎样计算的
(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护理费赔偿金额的计算护理费赔偿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计算,按月支付。〈工伤保险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工伤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 (一)生活
2022-05-24 15,340 -
生活护理费怎样计算?
护理费应当分为住院期间的护理、出院后的护理和定残后的护理。根据《人身损害解释》第21条,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再根据损失填补的原则,只要受害人因伤需要由他人护理,均需赔偿护理费。
2022-08-12 15,340
-
00:51
工人工伤误工费和生活费怎么计算
工人工伤误工费和生活费的计算如下: 1、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生活费标准为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 要求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
1,398 2022.05.11 -
01:09
被扶养人生活费怎么计算
根据扶养人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当地去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出被扶养人的生活费。 年龄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被扶养人没有达到满十八周岁的,算到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没有工作能力等等的,计算二十年。
922 2021.04.25 -
01:16
拆迁中企业员工安置费用如何计算
一些省市对拆迁企业员工的安置费进行了规定,如北京市就对此做了规定。北京市规定拆迁企业员工的安置费标准按照上个月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的。 如果拆迁中企业与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的,员工的安置费用就应当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计算。依据《
1,167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