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解除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形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n因此,劳动者提出解除合同的,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但是,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除外:(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1、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六)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此外,劳动者在上述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解除劳动合同后失业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领取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解除劳动合同后如果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劳动者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不是因自己的意愿导致失业的;失业前与公司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登记了失业且打算继续求职的。
-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形有哪些
可以申领失业保险金的情形有: 1、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按规定享受其他各项失业保险待遇: (1)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依法定
2020.06.09 126 -
解除劳动合同能领取失业保险金吗
可以。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都是劳动关系的解除,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同时可以主张经济赔偿。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合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二)已经进行失业登记
2020.03.14 507
-
解除劳动合同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具体流程有哪些?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按照以下流程办理: ⑴用人单位办理解聘备案,经办机构审核享受失业保险金资格和月数。 (2)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受理用人单位报送的解聘备案材
2022-04-13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后失业保险金能领取吗
【法律意见】 劳动者自愿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是不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的。 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2、依法办理了失业保险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3、依法参加了失
2022-07-15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领取失业保险金吗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
2021-03-25 15,340 -
解除劳动合同后,如何领取失业保险金?
解除劳动合同领取失业金的流程:1、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并将失业人员名单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失业人员出具解除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2021-11-18 15,340
-
01:12
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是哪些
失业保险金,指的是失业保险的经办部门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支付给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失业保险金通常是对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失去劳动报酬的一种临时性的补助,国家设置失业保险金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满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11,272 2022.04.15 -
00:55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什么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六种: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
822 2023.08.10 -
01:12
保险人可以解除保险合同的情形
只要保险合同成立,保险人就不能任意解除合同。如果发生了以下情况的话,保险人才可以解除保险合同: 投保人有意隐瞒事情真相,没有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或因过失而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影响到保险人作出的决定的; 实际上没有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受
2,345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