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是怎么写才能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且不违法的,都有法律效力。 一、借据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1、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借款人是个人的,必须亲笔签字,由他人代签的借据法律效力会产生争议。比如张三借款签李四的姓名,会给贷款人带来法律困扰。 2、贷款人的姓名:要求写全称,最好不要写,借到张姐、李哥等代号,以免主张债权时候出现障碍。 3、写清楚借款金额:最好是写上金额的币种,比如人民币多少元,用大写、小写的形式分开写,以免字迹不清楚看不清楚金额的争议,但是一定要核对大写、小写的一致性。 4、还款期限:对于还款期限的约定,有利有弊。 写清楚还款期限:利:债权人到期以后就好顺理成章的问债务人还款,特别是朋友之间借款的一个收款的理由。弊:债权人一定要注意诉讼时效,从借据上备注的还款期限到期之日开始计算,2年以内债权人必须主张债权(催收函签收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债权到期2年以后,债权人超过诉讼时效,即使起诉也很难胜诉。 不写还款期限:利:随时可以要求还款,不受2年的诉讼时效限制。弊:朋友之间不好催要还款。利息:民间借贷,有约定好利息利率的,按照双方的约定履行,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利率的,视为无利息贷款。在债权人另行主张还款并支付利息之日之前,这一段正常的借款期限,人民法院一般不支持利息。 还款方式:是一次性还本还息,还是分期还本还息,什么期限还多少,需要明确下来。 落款:借款人签字、完整的日期(年月日)、最好加印手摸。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有效的借款合同应具备的内容,具体如下:写清楚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法定全名;写清楚借款金额;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
-
民间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有效?
按下列方式写的民间借款合同有效:现行《民法典》规定,应由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出于真实意思表示,协商签订借款合同,写明合同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身份信息;借款的金额、币种、时间;借款的利息;还款的时间、方式、地点;以及违约责任等
2021.01.10 149 -
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法律有效
借款合同只要内容不违法,签字或者是盖章之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借条通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的。借条的正文要写明欠什么人或者是什么单位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并且要写清偿还的时间。落款要写上欠方单位的名称和经手人的亲笔的签名,是个人出具的借
2022.04.13 1,842
-
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有效
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且不违法的,都有法律效力。 一、借据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1、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借款人是个人的,必须亲笔签字,由他人代签的借据法律效力会产生争议。比如张三借款签李四
2022-04-15 15,340 -
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法律有效?
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借款数额,债权债务人双方姓名,并有双方签名(画押),签订日期的,原则上就是一个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了。 但是要想凭借借款协议主张自己的权利,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债券不受侵犯,还得注意
2022-03-30 15,340 -
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有法律效
1、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借款人是个人的,必须亲笔签字,由他人代签的借据法律效力会产生争议。比如张三借款签李四的姓名,会给贷款人带来法律困扰。2、贷款人的姓名:要求写全称,最好不要写,借到张
2022-04-23 15,340 -
借款合同怎么写才能法律有效?
在借款合同中明确约定借款数额,债权债务人双方姓名,并有双方签名(画押),签订日期的,原则上就是一个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了。 但是要想凭借借款协议主张自己的权利,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债券不受侵犯,还得注意
2022-04-16 15,340
-
01:15
合伙合同怎么写才有效
首先,合伙合同的签订要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原则,并明确约定各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最后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伙合同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合伙的签约主体,也就是各合伙人;2、合伙的企业名称以及字号等基本
1,277 2022.04.15 -
00:58
被骗写的借款合同有效么
被骗写的借贷合同,被撤销之后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被骗写的借贷合同当事人并没有真正借贷的意思,属于被欺诈,也就
1,066 2022.05.11 -
01:02
劳动合同怎么写才有效
劳动合同需要满足主体合法、形式合法、内容合法的条件时才有效。主体合法是指,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职业外,劳动者必须是具有劳动行为能力的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用人单位必须是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体、个体经济组织,或者
1,00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