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25条如何认定非过失性辞退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非因职工原因由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而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即非过失性辞退情况):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时,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合同法对无过失性辞退的规定:如果劳动者具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单位依法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形的,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与其解约。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劳动合同法对无过失性辞退到底是怎样规定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
2020.03.12 159 -
过失性非过失辞退是什么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提前三十天通知,并以书面形式解雇员工。过失性辞退是指,由于劳动者出现了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行为,用人单位决定对劳动者作出辞退并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劳动关系消失,也就是《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非
2022.04.12 1,157 -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认定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法律明确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强迫解除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强行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
2021.03.20 114
-
劳动合同解释非过失性辞退有哪些内容
江苏省劳动合同解释非过失性辞退的内容基本如下: 非过失性辞退的法定许可性条件一般限于劳动者在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 1、劳
2023-05-31 15,340 -
过失性辞退有哪些法律效应过失性辞退如何
过失性辞退是指企业在劳动者有过错的情况下,无须提前30天通知,而即刻辞退职工的行为。 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过失性辞退主要有以下情形: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
2023-06-20 15,340 -
《劳动合同法》第25条是如何
一是在培训服务期约定中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是在竞业限制约定中劳动者违反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违约金】除本法第二十
2022-06-12 15,340 -
江苏省劳动合同解释非过失性辞退的内容是啥
江苏省劳动合同解释非过失性辞退的内容基本如下: 非过失性辞退的法定许可性条件一般限于劳动者在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 1、劳
2023-06-01 15,340
-
01:17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认定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为: 1、女职工处于怀孕期、产期、哺乳期时,用人单位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本单位患上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时,用人单位强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3、职工在本单位连续工作
3,858 2022.04.15 -
00:45
非法转租合同效力如何认定
非法转租合同是属于无效的,因为非法转租合同并没有经过房屋原出租方的同意,认可。因此非法转租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根据法律的规定,承租人要将房屋进行转租,必须要告知出租人,并且经过出租人的同意。因此在承租人与出租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承租人
1,522 2022.04.17 -
01:16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显失公平合同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总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显失公平是合同可撤销的事由之一。对于如何认定合同显示公平,有两个判断因素:1、主观要件: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存在一方故意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的主观恶意。也就是说,相对人
2,01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