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私人借贷,还款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四、人民法院审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五、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六、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七、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八、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九、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
私人借贷不还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协商,这是最快捷的方式; 2、若是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后,债务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
2020.06.21 125 -
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呢
私人借贷不还,协商索要不成,在诉讼时效内应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诉讼时效内应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约定的还款之日起计算。准备好起诉状,欠条、催款通知等相关证据,向债务人所在地法院起诉。法院受理立案后,交纳诉讼费用,等待
2020.11.24 117 -
借个私人贷款不还怎么办
私人借款不还的,出借人可以通过协商,申请仲裁或者直接提起诉讼的方式处理,如果当事人要提起诉讼需要注意原告要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0.02.15 133
-
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
民间借贷时间是第一,首先到法院起诉,先把债权确定下来,以免过诉讼时效,因为一般诉讼时效为两年。如果能掌握他的现有财产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等行为。然后参与诉讼,拿到判决书后,你就可随时
2022-04-18 15,340 -
私人借贷不还还怎么办
私人借贷不还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协商,这是最快捷的方式; 2、若是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后,债务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
2022-06-02 15,340 -
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
私人借贷不还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进行协商,这是最快捷的方式; 2、若是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之后,债务人仍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
2022-06-01 15,340 -
私人借贷不还怎么办?
私人借贷不还的,当事人可在到期后要求归还,如当下没有偿还能力可通过协商进行分期偿还,如多次在合理的期限内催告,欠款人仍拒绝偿还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2-06-09 15,340
-
00:58
私人借钱欠钱不还怎么办
在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是非常常见的,主要发生在亲人朋友之间,私人借钱欠钱不还,那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来解决纠纷,实现债权:1,当事人双方自行进行协商,自行和解.这种方式成本最低,也不容易激化矛盾;2,申请由人民调解,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平等
3,233 2022.04.15 -
01:02
欠了私人高利贷还不起怎么办
欠了私人高利贷还不起的处理办法如下: 1、借了高利贷,对方到法院起诉,如果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的36%,那么法院会认定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法院支持无需偿还超过的部分利息; 2、欠了私人高利贷还不起,可以协商归还合法利息的部分。民间借
3,158 2023.01.04 -
00:55
民间借贷不还款怎么办
民间借贷不还款应该先了解不还钱的原因,如果是确实没有能力还钱的话,延长还钱期限的话,要记得重新打个借条,说明原因。一定要保存好借条,如果到了期限,可以向法院进行起诉,法院判决后,如果对方还是不还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房产可以抵押。依据我国相
1,38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