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双方离婚后车祸赔偿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离婚后男方车祸死亡的,赔偿金分配如下: 1、不属于遗产,不能按照遗产进行分配。 2、在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人员当中进行分配,其他人没有权利获得。 3、该赔偿款扣除孩子的抚养费,剩余部分有男方的父母、孩子分割,份额均等,孩子分得的份额由女方代管。
发生交通事故,全责方应当赔偿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
车祸双方责任怎么赔偿
发生交通事故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事故问题进行协商处理,交警队通常情况下会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果协商不成的话,交警队应该依据事实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双方可以依据事故责任认定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进行索赔。
2020.04.24 301 -
离婚后车祸死亡赔偿金怎么算
丈夫车祸去世赔偿款分配原则是: 不属于遗产,不能按照遗产进行分配。 1、死亡赔偿,是发给死者生前供养直系亲属的,由于死者去世,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因为失去了供养,生活发生困难,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是发给赔偿款的宗旨,如果按照遗产分配,就失
2020.09.24 240 -
男女双方离婚抚养费怎么算?
男女双方离婚抚养费视情况而定。关于子女抚育费的数额的确定,首先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无论是协议还是判决,都应以三个方面的因素为确定依据:一是子女成长的实际需要;二是父母双方的实际承担能力;三是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021.04.01 115
-
双方婚后离婚男方该给女方赔偿吗
看情况而定。为家庭作出重大付出的,如女方为家庭放弃事业,或男方有重大过错,如重婚等,离婚应给女方一定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
2022-11-07 15,340 -
男女双方的离婚后抚养费怎么算
男女双方离婚抚养费视情况而定。关于子女抚育费的数额的确定,首先由父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无论是协议还是判决,都应以三个方面的因素为确定依据:一是子女成长的实际需要;二是父母双方的实际
2022-06-08 15,340 -
车祸双方赔偿具体怎么算
1、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赔偿方式是双方用自己的强制保险赔偿对方。强制保险不足以赔偿的,超出部分,对方赔偿50%,自己承担50%如果双方都有保险,可以由保险公司赔偿。2、如果一方是机动车一方是非机动车或
2021-12-03 15,340 -
婚前男友,婚后怎么算,算男方还是男女双方的?
如果是婚前一次性付清房款,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则是属于个人的婚前财产。如果婚后有还贷,则还贷款部分及增值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若有后续问题可电联。
2022-10-23 15,340
-
02:16
车祸对方全责赔偿金怎么算
车祸对方全责,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鉴定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费包括诊疗费、医药费、住院费和其他费用,这些费用都以医
2,985 2022.04.17 -
00:49
男女双方离婚后债务如何分配
男女双方离婚后债务分配需要由双方进行协商。不管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都可以按照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来处理债务问题。只要是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双方达成的协议就是有效的。当事人就应当按照达成的协议来清偿债务。如果双方协议不成,就起
498 2022.07.02 -
00:57
女方有外遇离婚男方有赔偿吗
女方有外遇,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从而解除婚姻关系,男方不一定会获得损害赔偿。想要获得离婚损害赔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一方实施了法定过错的行为,比如与他人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2、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一方,不具有上述的法定过错行为; 3、双
619 2022.04.17